由北京双年展组委会专门设置的“北京双年展历届体育题材藏品精选特展”,特别遴选16个国家的32件表现体育运动题材的国际艺术作品专题展出。这些作品门类丰富,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综合材料绘画以及雕塑。在艺术风格及语言上,或逼真写实,或抽象写意,或细腻唯美,或轻松诙谐,或充满哲思,展现了各国艺术家对体育、对奥运极具地域性、个体性的认识与表达,和而不同各美其美,与第九届入选作品共同打造一条跨越时空的国际体育题材美术作品长廊,为冬奥助力,为世界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独特视觉享受。
本次特展作品全部来自历届北京双年展参展艺术家的无私捐赠,自2003年首届举办以来,北京双年展累积接受世界86个国家600多位入选艺术家绘画和雕塑类捐赠作品近700件,形成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品类最丰富的国外当代美术品收藏,为国家和民族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展现了各国艺术家对中国的热爱和友好、对展览主办方的感谢和对展览本身的认同,也是北京双年展在国际艺术界巨大影响力的体现。中国文艺网持续为大家推出包括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历届北京双年展体育题材藏品精选特展、乔治?莫兰迪版画特展、欧洲十二国当代艺术特展、托尼?克拉格当代艺术特展、国际女艺术家当代艺术特展在内的参展作品系列特辑,今日为大家推出特展作品第一期,来吧,一起感受体育精神和力量吧~
《和谐 · 中国奥运——首届奥委会成员》 [中国] 王子奇 2007 / 布面油画 / 143厘米× 123厘米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无疑会被载入史册,而同样已被载入史册的首届奥委会成员们,同样值得我们深切地怀念。作品中的红色北京、画面上部的自由书写以及画面下部的印章,无不表达出浓浓的中国意味。
《马球》 [中国] 付作栋 2006-2007 / 雕型:玻璃钢 / 70厘米× 68厘米× 68厘米
在马蹄形底座上塑造高起、平直、下冲三个马球动作,从各个角度看都有一种空间的重叠关系,作品轮廓线借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强调完整统一,人腿做虚化连接的处理,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
3D线上展厅
【视频】“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特展作品)3D线上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特展作品)3D线上展厅
看高清大图请长按二维码进入3D线上展厅
360°全景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360°全景展厅
看高清大图请长按二维码进入360°全景展厅
作品展示
《失重》 [中国] 乔迁 2007 / 雕型:铸铜 / 55厘米× 50厘米× 73厘米
人是需要相互依存的,当一个人遭遇磨难的时候,另一个人的肩膀是他最可依靠的港湾。
《辉煌——奥运之星杨霞》 [中国] 李爱国 2006 / 纸本设色 / 74厘米× 47厘米
作品选用举重运动员、奥运金牌获得者杨霞擎举夺冠的瞬间作为画面主体,表现概括、简洁,不过多追求立体感,使之保持在两维半空间,符合东方的审美习惯。
《金色年华》 [中国] 刘芳妤 2018 / 纸本设色 / 300厘米× 190厘米
作品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游乐场,主要表现现代儿童欢乐的童年。画面中人物及背景的处理单纯明朗,在继承传统工笔写意的基础上敢于突破,运用了独特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和新材料,着重表现服饰的质感和肌理,使画面更具表现力。
《速度与激情》 [中国] 李秀玲 2018 / 纸本设色 / 226厘米× 195厘米
作品表现的是深圳市大梅沙国际摩托艇比赛,画面中着重表现了摩托艇在海上运动比赛的激情场景,整体运用了“莫兰迪”式的灰色调。作者生活在海边,常能看到各种海上运动,给她印象最深的还是摩托艇,全速挺进的摩托艇最能代表这个时代奋进的激情与速度。
《奥运前奏之一、之三 》 [中国香港特区] 夏碧泉 2005 / 综合材料 / 155厘米× 95厘米× 5厘米× 2
利用木板等材料的天然纹理和质感,用抽象的手法传达奥运体育赛事紧张振奋、充满活力的状态。
《海中鱼》 [德国] 罗斯维塔 · 约瑟菲娜 · 帕珀 2005 / 布面油画 / 105厘米× 100厘米
用充满童趣的稚拙笔触描绘人鱼同游的幻想画面,表达生命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共鸣》 [阿根廷] 比阿特丽斯 · 奥利韦拉 · 克罗尔 2007 / 布面丙烯 / 150厘米 × 120厘米
艺术之美与体育精神令人震撼;缤纷绚烂的色彩意味着文化的多样性。来自分享着人类共同情感的不同国家的每一种色彩,理想与飞翔的崇高目标,融入体育的活力与色彩的和谐之中。人的图形表现五大洲及2008奥运会的五个吉祥物。每一个体都以不同色彩描绘,分别代表海、木、火、金和林,共同表现同一主旨:全人类的和平。
《黑 · 红 · 绿 · 黄 · 蓝》 [捷克] 玛塔 · 塔贝里 2007 / 丝绸上综合 / 136厘米× 200厘米× 5
色彩在我们的头脑中是混合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技术、勇气、坚韧、成功甚至失败的混合体。创作一件艺术品亦然。
《我的世界,你的世界,我们的世界》 [希腊] 盖夫索 · 帕帕达基 2007 / 布面综合 / 130厘米× 130厘米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天下大同,所有的国家和人民都能和平幸福地生活。
《奥林匹克精神Ⅲ》 [印度] 钱德拉 · 布尚 · 斯利瓦斯塔瓦 2007 / 布面油画 / 123厘米× 90厘米
不仅人类,这个世界上所有其他的物种都在展示它们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的渴望和热爱。作者就把这种气氛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动物、植物也像人们一样为奥运疯狂。
《精神与美》 [印度尼西亚] 约可 · 奥普里迪诺塔 2007 / 布面丙烯 / 150厘米× 120厘米
这个世界由难以计数的符号组成。我们有很多的方式来表达生活的多彩。在作者看来,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本身。这幅作品用圆环和丰姿绰约的女人体来展现和谐,也许世界并不完美,但我们要一直为此奋斗。
《本色之内》 [意大利] 马可 · 内雷奥 · 罗泰利 2008 / 布面综合/ 300厘米× 100厘米
作品的标题“本色之内”用来表现世间万物的正确组合方式,即不同种类再现和谐。体育理念是该作品的创作主题。
《里波斯托的掷铁饼者》[意大利] 安德里亚·维西尼 2008 / 布面综合 / 300厘米 × 206厘米
作品就好像是从文学著作中截取下来的一个片段,视觉、语言、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在不同时间层面中本质的永恒。
《燃烧的花朵》 [意大利] 达尼埃尔 · 盖伊 2007 / 版画 / 70厘米× 50厘米
熊熊燃烧的火焰与怒放的鲜花组合在一起,寓意生命如火焰与花朵般灿烂热烈。
《木版画》 [意大利] 瓦莱里奥 · 梅泽蒂 2008 / 版画 / 24.5厘米× 35.4厘米
用经典的黑白木刻语言,描绘铸造奥运五环标志和奥运火炬传递等场景,将火发光发热的特性与奥林匹克精神联系在一起。
《奥运之柱》 [意大利] 托尼 · 佩科拉奥 2007 / 蚀刻版画 / 53厘米× 38厘米× 2
将雅典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两幅幻想的画面并列组合在一起。在圆柱和背景上刻画了希腊雕刻、瓶画、神庙、竞技场与中国长城、故宫、园林、体育场等众多图像,将历史与现实、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相融合,赋予人们跨越百年的丰富联想。
《火》 [意大利] 维尼乔 · 韦尔齐耶里 2007 / 版画 / 38厘米× 20.3厘米
一对夫妇对火的胜利象征着人们对奥运会的追求。右边的掷铁饼者是对希腊奥运会及美的身体的表达。唱片也充满了火的能量,点燃了抱着和平及绿色希望的人们的能量,把他们团结了起来。
《战斗》 [哈萨克斯坦] 祖巴尼亚早夫 · 乌米尔别克 1989 / 布面油画 / 80厘米× 77厘米
表现两名胶着缠斗的摔跤手,人物造型高度风格化,肢体动作夸张,表现摔跤运动中竞争与友谊并存的状态。
《为奥林匹克披上盛装》 [毛里求斯] 克里希纳 · 卢库曼 2007 / 布面丙烯 / 145厘米 × 210厘米
该作品象征团结,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作者选择斑马象征非洲。在这里,艺术家将原本黑白纹相间的斑马用奥林匹克五环颜色勾勒,以表现分享与宽容的理念。无论我们为何种肤色,我们都应该向其他各民族文化,各种肤色的人民敞开大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相依为命》 [毛里求斯] 德夫 · 阿南 · 初拉曼 2007 / 布面丙烯 / 81厘米× 100厘米
作品属超现实主义风格。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鸟类。它们传递着爱情、和平、安宁、友谊、神圣及对每个人的希望。
《竞争精神》 [墨西哥] 瓜达卢佩 · 莫拉佐 2007 / 布面油画 / 150厘米 × 180厘米
作品象征了竞争精神,作者描绘的是正在比赛中的奥林匹克运动员。
《奥运柱》 [墨西哥] 萨尔瓦多 · 曼萨诺 2007 / 彩漆焊钢 / 170厘米× 40厘米× 40厘米
作品集五种奥林匹克色彩于一个3D合成物中。
《奥林匹克生命之树》 [墨西哥] 罗莎 · 玛丽亚 · 布里略 · 维拉斯科 2007 / 布面综合 / 150厘米× 120厘米
这是力量、勇气、耐性的象征。根基的深度决定着枝叶的成长。通过体育与文化来诠释奥林匹亚精神,即双年展的主题。于是作者以生命之树作为元素来表现作品,实现生命的目标、成就与人类自身。
《树上的果子(天空)》 [墨西哥] 赫苏斯 · 波蒂略 · 内里 2007 / 布面综合 / 120厘米× 140厘米
树象征着努力,果子是拼搏的回报。大地是起点,人们从这里出发,并向着目标而努力。作品的部分元素源于墨西哥古老文明。
《第一场比赛》 [罗马尼亚] 克劳蒂娅 · 达尼埃拉 · 拉扎 2007 / 布面丙烯 / 140厘米 × 120厘米
作品中,艺术家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元素、结构、系统和人类(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泳池》 [塞尔维亚] 塞杰玛 · 普罗达诺威克 2004 / 综合材料 / 62厘米× 86厘米
作品以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个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奋斗,以求得社会肯定的过程。
《奥林匹克宪章冥想》 [西班牙] 艾娃 · 琼 · 福克斯 2007 / 布上乙烯基颜料 / 187厘米 × 110厘米
作者以一层层的颜料涂抹,重写了奥林匹克宪章的文本。
《瓦特拉火》 [塞尔维亚] 穆约 · 阿拉吉奇 2008 / 版画 / 40厘米× 40厘米
“Vatra瓦特拉即塞尔维亚语中的火,充满力量感的神秘符号围绕着圣火,令其燃烧得更为持久热烈。
《比赛》 [委内瑞拉] 胡利奥 · 阿切科 · 里瓦斯 2008 / 布面综合 / 116厘米× 300厘米
比赛是一个三步走的运动顺序。一个不断变化的物体总是被推过空间,一个钟表空间。这种连续的蜕变强调了目标随着表现而不断变化。
《空间交响乐:奥林匹克的和平之梦》 [美国] 米尔恰 · 克里斯蒂安 · 保罗 ·格伦纽克 2014 / 雕塑 / 48厘米× 43厘米× 73厘米
作品从三个维度研究视觉隐喻,研究人类在自我毁灭的原子能时代对和平的渴望。而举办奥运会的目的正是表达人类对这一诉求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