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字艺术城

冬奥给世界带来青春、力量和光明丨双年展线上看(八)

时间:2022年02月1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魏康奇

  “女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希望的光芒驱散了阴云,照亮了人们的窗户。现在新冠肆虐,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未来,相信2022年将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将给人们带来青春、力量和光明。”这是黎巴嫩艺术家莫娜·埃尔·阿里通过作品《期盼》在向我们述说——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汇聚五大洲艺术家对冬奥、对生命、对世界的祝福,对各国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呼唤,正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华数字艺术城线下线上同步展出。 

  117个国家和地区的573位艺术家,共同以“生命之光”主题诠释奥运精神和抗疫精神,展现人类凝聚力量,为梦想而拼博的永恒瞬间。集中体现人类生命的价值、尊严、能量和光辉,致力于精心塑造人类纯洁高尚的灵魂,追求“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理想,让人类生命的价值备受关注,让人类生命的光彩更加辉煌。中国文艺网持续为大家推出包括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历届北京双年展体育题材藏品精选特展、乔治•莫兰迪版画特展、欧洲十二国当代艺术特展、托尼•克拉格当代艺术特展、国际女艺术家当代艺术特展在内的参展作品系列特辑,今日为大家推出外国作品第三期,来吧,一起感受北京冬奥上相遇的不同文化吧~ 
《奥林匹克大家庭》 [毛里求斯] 陆胡蒙·克里斯那·库马尔
2019/布面丙烯、拼贴/150厘米×3 ×75厘米
这幅画代表了在奥运会上相遇的不同文化。衣服代表不同文化——亚洲、欧洲、非洲及其他文化晾在晒衣绳上,好像一家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和谐相处,形成净化世界上一切影响我们生活的负面事物的合力。
《重启》 [意大利] 朱利亚诺·格里蒂尼
2021/布面油画/140厘米×200厘米
作者想通过这幅作品来倡导怀着前路比过去更好的希望重新出发,走向新的未来。其实我们出发时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但目标始终是做最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3D线上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外国作品)3D线上展厅 
 

看高清大图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3D线上展厅 

360°全景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360°全景展厅 

 

看高清大图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360°全景展厅 

   作品展示 

  

《交流》 [以色列] 吉洪诺夫·玛丽娜,吉洪诺夫·尼古拉
2021/雕塑:玻璃纤维/151厘米×167厘米×147厘米
作品中的婴儿象征着“数字一代”的诞生,这代人从出生起就受到虚拟世界的影响。他们最大程度地靠近彼此,但没有迹象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真正的联系。 

 

《渴望逃离的女人》 [以色列] 阿雅·埃利亚夫
2021/布面综合/150厘米×104厘米
作者选择用这件作品来比对世界正在经历的这个历史时期。作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强调了我们去生活、去呼吸、去回归自然的必要性。 

 

《新冠病毒时期:祈祷》 [以色列] 黛比·坎佩尔
2021/布面油画/134厘米×154厘米
疫情影响下,阿隆·施武特定居点的社区公园取代了原有的宗教和文化场所。作品赞颂了人们(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的坚韧精神,为应对疫情努力寻找办法、调整生活方式、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迎接各种挑战。 

 

《疫情之下居家12个月》 [以色列] 伊夫·阿纳内
2021/布面水墨/158厘米×216厘米
居家12个月, 担心今后的生活, 一个黑暗的房间, 疾病在窗外肆虐。 

 

《情感》 [意大利] 玛雅·科科金斯基
2006/油画/50厘米×60厘米
艺术家以自画像的形式,表现现代女性所面对的情感问题,以及女性视角下情感的细腻与微妙。 

 

《奥运火焰》 [意大利] 卢卡·皮纳特里
2008/版画/94.5厘米×70厘米
艺术家以奥运圣火为主题,用古朴的色调表现奥运会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 

 

《无题》 [意大利] 山德罗·基亚
2008/版画/94.5厘米×70厘米
艺术家用交织的面孔,描绘奥运会将世界各地的人齐聚一堂,在精彩的各项比赛中,呈现出不同人的不同面貌。 

 

《拳击手》 [意大利] 乔瑟培·加洛
2008/版画/94.5厘米×70厘米
艺术家以拳击比赛为主题,红白色调为主色调,强调拳击比赛的激烈对抗与运动员的全力以赴。 

 

《骑手》 [意大利] 周志伟
2008/版画/94.5厘米×70厘米
艺术家以马术比赛为主题,优雅地展示了骑手矫健的身姿,以及在运动中与马匹的巧妙配合。 

   

《终点快照》 [意大利] 瑟乔·巴勒塔
2008/版画/94.5厘米×70厘米
艺术家巧妙抓住赛跑终点冲刺的瞬间,把运动员争先恐后的竞技状态描绘的惟妙惟肖,再现了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奥运的联系》 [意大利] 皮耶·奥古斯都·布列察
2008/版画/94.5厘米×70厘米
艺术家描绘了一个瓷器构成的抽象城市,并用奥运五环将其串联,象征了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及其丰富多彩。 

 

《射手》 [意大利]让·马克·蒙特萨奴
2008/版画/94.5厘米×70厘米
艺术家以射箭比赛为主题,用简单的色调突出射手开弓拉弦的瞬间,表现出运动员的全力以赴与奥运会的精彩纷呈。 

 

《歌剧》 [意大利] 安德里亚·维西尼
2002/布面油画/95厘米×81厘米
作品将线条、块面等几何元素与写实手法描绘的古典油画相结合,营造出一个超现实的剧场空间。 

 

《知识就是光明》 [意大利] 安德烈·戈朗奇
2021/布面油画、坦培拉/150厘米×200厘米
“文化”是一盏灯,能够打破无知的黑暗。在一个充斥着巨大存在的黑暗世界中,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用勇气和知识的光芒照亮了无限的存在景观,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但也充满了不确定的未来。 
 
《风暴》 [意大利] 皮耶尔·路易吉·多尼
2021/布面油画/171厘米×141厘米
光不是一个模糊的、漫射的、可预测的实体,而是一个源头生物领域的生命和人与人之间所有关系的调节器,当它在天空中释放出来时,光仍然会展示自己,电闪雷鸣,乘风破云。它向我们敞开心扉展示惊心动魄的景象,突如其来的闪电,轰鸣的雷声,是风暴。
《植物学练习(双联画)》 [意大利] 理查德·阿乔萨
2021/纸-自然色绘画 /160厘米×160厘米
作品是对大自然完美性的自然调查。两幅植物图片的双联画,是作者20年来对手工造纸和提取天然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后期收集元素,并在工作室处理后,可以通过纸张和颜色确定艺术后动发生的地理区域。
《三个体操运动员》 [意大利] 瑟科蒂·索尼亚
2021/综合绘画/140厘米×180厘米
作品表达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决心和我们身体不可避免的脆弱。尽管我们受到时间的限制,但意识到我们的潜力,会让生活变得更加迷人和值得一过。
《海岸上的工作》 [意大利] 安东尼奥·梅勒
2021/布面油画/159厘米×127.5厘米
作品描绘了一群人打算清理海岸上的旧灯泡和被扔进海里的破碎的霓虹灯。这一幕发生在新一天的黎明时分,一个小女孩等待着在终于被清理干净的大海中沐浴的时刻。
《潜水员——我心永恒》 [牙买加] 安德拉·格林
2021/布面综合/162.4厘米×121.92厘米
这件作品的象征意义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努力克服不好的处境。牙买加雪橇队也出现在画中,他们是一个强烈的提醒,环境对人并没有决定作用。牙买加没有雪,但仍然在冬奥赛场表现出有很高的水平!
《时空中的风景(3)》 [日本] 浅野均
2019/日本宣纸,矿物颜料/172厘米×172厘米
水是人类生命的本源。画面中水的运动展现其活力。创作者主要使用黄金、孔雀石等天然颜料进行创作,画中白色部分为日本桑皮纸。作品色彩炫丽,象征生命的光明。
  
《八百万神——海神诞生》 [日本] 吉武研司
2020 /丙烯/194厘米×259厘米
作品以“八百万神”作为主题,是从绳文时代(史前时期,持续了一万到一万五千年)对大自然的敬畏获得灵感。作者希望通过这种精神性和艺术性的描述,表现出生命的能量。 
《生命之光“INORI”》 [日本] 黑田邦裕
2021/布面综合/237厘米×155厘米
作者在丝绸之路上所感受到的对和平的祈祷,希望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房间里的云朵和其他6000个东西》 [约旦] 艾哈迈德·萨拉密
2021/布面油画、丙烯/124厘米×125厘米
画面中的房间很奇怪,但却很熟悉。房间里的牛在反思本质的生态问题。房间里还有一个红色的拳击袋,周围环绕着其他6000个东西。美丽的云朵被锁在方格中,绿色则没有锁在方格中。轮胎正在融化,却没有燃烧。
《重生》 [约旦] 艾哈迈德·图尔基
2021/布面丙烯喷漆/190厘米×210厘米
去年疫情期间的封锁在心理上影响了很多人,作者试图通过利用自己的风格,重现我们如何从充满希望的子宫中出生,表达他的感受。鹿象征希望,作品中还有抽象人物,抽象背景中随意的线条和象征和平与平静的几何形状。
《康复》 [哈萨克斯坦] 古尔玛拉·塔蒂巴耶娃
2021/综合材料/200厘米×130厘米
我们开始更加感激、珍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艰难的时刻促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唯有此时我们才懂得对爱和时光抱有感激之情。希望的地平线开始震颤,唯有光与爱能拯救人类。在人类共同的奋斗中,四境内外再无分别。
《高贵》 [哈萨克斯坦] 卡尼贝科娃·阿里亚
2020/木上羊毛/113厘米×93厘米
作品运用哈萨克族传统制毡工艺,作描绘了高雅曼妙的鹿之舞。我们身边尽是造物主的馈赠,造物主呼唤我们进入美的世界。
《古老的标志》 [哈萨克斯坦]泽内尔汗·姆哈米扬
2020/织品/90厘米×170厘米
作品用传统的哈萨克刺绣技术完成。这些符号代表了构成哈萨克民族的几十个部落的团结、精神的开端、自然的和谐、祖先的智慧和游牧哲学等。
 
《丛林玫瑰》 [肯尼亚] 埃斯特·斯威尼·阿鲁达
2020/摄影/80厘米×60厘米
作品为摄影师的侄女罗丝的肖像。作者通过这个系列作品来记录他十几岁的侄女长大成人的过程。 
《奔跑吧朝鲜,1964!》 [朝鲜] 金仁石
2021/朝鲜高丽宣纸/180厘米×295厘米
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中国北京开幕,怀着祝福之心作者创作了此作品。描绘的是朝鲜速滑选手韩弼花,她1964年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举行的第九届冬奥会上,作为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朝鲜代表团选手,在女子3000米速滑比赛中获得银牌,这是亚洲女子在冬季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
《早晨》 [朝鲜] 金仁石
2020/朝鲜高丽宣纸/94.5厘米×164.5厘米
作者通过刻画在中国武汉的一个平凡早晨病房里的一幕,借助收窗帘的护士和看着窗外开心的少女的场景,表达人类一定会战胜病魔!
《2020年的复杂记忆》 [韩国] 徐范石
2021/布面综合/112厘米×162厘米
作品用异质符号系统表达了现实世界的潜意识冲突。作者致力于探索丙烯材料和不同材质的各种用法和可能性。
《高兴》 [韩国] 吴明熙
2019/布面综合/162.2厘米×130.3厘米
作品旨在给观众带来愉悦。每当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时,艺术家便会将色彩绚丽的蝴蝶、绽放的牡丹都浓缩在画布之上。
《花舞》 [韩国] 李范宪
2021/布面丙烯/140厘米172厘米
材料技法是肯伯斯布的丙烯颜料,采用西洋画材料与东洋画笔和技法融合表现方法。造型素材蕴含了在韩国和中国等地盛开的杜鹃花,将生活的喜怒哀乐表现为希望相生与和平的“花舞”。
《花样年华》 [韩国] 尹秀春
2021/综合材料/130厘米×130厘米
深沉的深黑色漆上的红色花瓣,以及轻轻摇曳的金色花蕊,表达了作者想永远记住虞美人的绚丽和高贵之美自然展现那一刻的愿望。
《走过生命的路》 [韩国] 朴顺哲
2018/水墨/158厘米×194厘米
这件作品是韩国传统画纸本水墨作品。表现一位经历过人生漫长时光的老人走路的背影。
《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科威特] 莫娜·埃亚达
2020/布面丙烯/100厘米×100厘米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他的心中会闪烁着雄心壮志、对成功和满足的渴望。没有志向就没有生活,没有崇高的目标就没有生存。在人生道路伊始,人容易遭遇失败。但黑暗之后,光明就会到来,必将闪耀决心、耐心和坚强的意志。
《游牧之家》 [吉尔吉斯斯坦] 托洛诺夫·尤里斯拜
2020/布面油画/135厘米×158厘米
描绘了三个人物:一位老妇人,一个年轻女子和一个孩子。从构图上讲,它们合并成一个人物形象。这是一个团结家庭的象征。妇女的着装是吉尔吉斯妇女的传统服装。在游牧民族家庭中,不同年代的人之间仍然有着牢固的家庭联系,这是和平、相互理解和延续传统的力量。
《疫情》 [吉尔吉斯斯坦] 伊蒂克耶夫·拉哈特
2021/布面油画/114厘米×160厘米
借鉴立体主义绘画风格,用夸张变形的造型表现疫情给人类带来的艰辛和苦难。
《感谢教师》 [老挝] 奥萨维德·舒拉曼尼
2021/布面丙烯/140厘米×120厘米
教师就像阳光,带给我们光亮,带领我们走向知识与现代化。教师就像蜡烛,牺牲自己,给他人带去光明。
《老挝妇女独特文化》 [老挝] 赛卡姆·乌多姆苏克
2021/绘画/140厘米×120厘米
所有社会都存在独特性与美。因此,世界上所有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幅作品中老挝妇女身穿五颜六色的美丽衣服,非常独特。
《欧米茄》 [拉脱维亚] 卡尔维斯·扎里提斯
2021/布面油画/140厘米×120厘米
欧米伽是希腊字母表的最后一个字母,它不仅代表着终结和毁灭,也代表着重生和进化。当画面中的女人凝视着未知的事物时,也意味着她接受了人类命运的必然性。我们都受生命周期的影响。
《期盼》 [黎巴嫩] 莫娜·埃尔·阿里
2020/丙烯、拼贴/150厘米×90厘米
该作品表现人类在困难中生存和克服困难的本能。女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希望的光芒驱散了阴云,照亮了人们的窗户。现在新冠肆虐,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未来,相信2022年将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将给人们带来青春、力量和光明。
《内省》 [黎巴嫩] 克里斯蒂娜·克福瑞
2020/丙烯/98厘米×98厘米
隔离的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暂时停摆。随着每一场灾难或流行病的发生,我们遭遇到一个新的世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新的思考和哲学。因此,作者邀请观众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进行反省,对生活进行深刻的反思。
《迈向群体免疫》 [马来西亚] 钟金钩
2021/布面丙烯/136厘米×167厘米
以身体局部姿态、动作,简洁写实造型及视觉平衡特写布局表现接种冠病疫苗的情景,反映全球民众抗疫精神,以达成群体免疫,恢复繁荣,再展生命光辉。
《外婆》 [马来西亚] 沙克·科约克
2021/综合材料/92厘米×92厘米
作品表现了马来西亚土著人民的遗产和文化。同时,艺术家也想表达一种尊重自然生活和本土文化的想法。没有自然,我们就无法生存。
《疫情期间的特罗卡迪罗广场》 [马尔代夫] 泽尔·爱丽丝
2021/布面丙烯/80厘米×120厘米
近两年来,世界各地的人都饱受疫情之苦。数百万人失去所爱之人。实施旅游禁令也导致大部分景点都空无一人,不再像以前一样拥有大量游客。特罗卡迪罗广场是欣赏埃菲尔铁塔的著名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作品展示的是在疫情期间空无一人的广场,这样的时刻非常罕见。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