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火焰照亮了艺术和体育,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勇气。尽管世界目前仍笼罩于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下,但医护工作者和普通人都在为希望之光而战。同样,奥运会运动员也在冰雪赛场努力拼搏,追逐春天的曙光。“生命之光会到来,地球会恢复过来!”——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汇聚五大洲艺术家对冬奥、对生命、对世界的祝福,正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华数字艺术城线下线上同步展出。
117个国家和地区的573位艺术家,共同以“生命之光”主题诠释奥运精神和抗疫精神,展现人类凝聚力量,为梦想而拼博的永恒瞬间。集中体现人类生命的价值、尊严、能量和光辉,致力于精心塑造人类纯洁高尚的灵魂,追求“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理想,让人类生命的价值备受关注,让人类生命的光彩更加辉煌。中国文艺网持续为大家推出包括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历届北京双年展体育题材藏品精选特展、乔治•莫兰迪版画特展、欧洲十二国当代艺术特展、托尼•克拉格当代艺术特展、国际女艺术家当代艺术特展在内的参展作品系列特辑,今日为大家推出外国作品第四期,来吧,让我们透过艺术家的作品,一起感悟生命之美吧~
《迎难而上》 [尼泊尔] 杰思敏·拉吉班达里
2021/布面丙烯/127厘米×188厘米
作品是向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牺牲自己生命拯救患者的医生、医疗工作者、清洁工等一线战士致敬。
《绽放的冬奥之花》 [巴拿马] 黄莎莉
2021/布面丙烯/140厘米×240厘米
创作者用中国的传统笔法和鲜活的色彩描绘了五大洲的代表性花卉。其中,郁金香象征荣耀和友谊,帝王花象征完美和胜利,鸽子兰象征和平和统一,梅花象征力量和优雅,合欢花象征和平和友谊。北京冬奥会点亮了生命之光,意味着和平、统一、友谊与光明。它也反映了全世界人民勠力同心、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念。
3D线上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外国作品)3D线上展厅
看高清大图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3D线上展厅
360°全景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360°全景展厅
看高清大图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360°全景展厅
作品展示
《坚固》 [毛里求斯] 杜克胡兰·阿斯维德
2021/布面油画 /140厘米×200厘米
这幅作品让我们反思一个重要能力,那就是专注,这是简化生活、减少压力、提高效率的关键。画面中的人物情绪积极、有意摒弃内外干扰,恢复平静、平衡与专注。
《孵化》 [墨西哥] 保罗·埃斯皮诺萨·冈萨雷斯
2020/布面丙烯/182厘米×253厘米
人死亡的时候也是准备重生的时候。因此,当我们身处疫情、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就意味着新的孵化即将来临。
《你的本质颜色》 [墨西哥] 南希·莱蒂西亚·加尔扎·比利亚尔
2020/布面丙烯/140厘米×120厘米
作品表现了我们内在力量的胜利。生命的火焰照亮了艺术和体育,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勇气。
《石英丛林》 [墨西哥] 洛雷纳·玛丽亚·卡马雷纳·奥索尔诺
2021/亚麻丙烯/122厘米×190厘米
作品得名于矿物石英的颜色,画面中是大自然的树叶反射光线及颜色。这风景存在于梦里或者回忆中,似曾相识。
《在家时与比赛时》 [摩尔多瓦] 尼科莱塔·桑杜列斯库
2020/布面丙烯/130厘米×160厘米
作品集中变形了一些代表着隔离的事物,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家中的物品和家庭仪式变得更加重要了。
《无极限》 [摩纳哥] 伊丽莎白·韦塞尔
2021/布面丙烯/160厘米×90厘米
面对悲伤和苦难,这位表演者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在逆境中稳步前行。她将获得成功视为一首生命的颂歌。
《母性的纽带》 [蒙古国] 巴亚特·奥德·比安巴林钦
2020/布面油画/150厘米×130厘米
作者以表现蒙古的游牧生活、独特风俗和文化传统见长。在这幅布面油画中,创作者运用油画特有的醇美笔调,描摹了自己对神秘图像的理解。他还应用了新的绘画技巧,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赋予日渐式微的蒙古传统游牧生活和历史文化一种全新的活力。
《遗忘的旋律》 [蒙古国] 朝勒蒙巴特·恩赫巴特
2019/布面丙烯/194厘米×164厘米
艺术家希望用明亮的色彩来反映亚洲和西方世界的文化特色。在新生命的光芒中,被遗忘的旧旋律和旧道路将重新出现,人类将从中学习,并更接近幸福。
《中世纪医生》 [蒙古国] 丹增
2020/蜡笔/56厘米×42厘米
即便他们在过去是英雄……画面再现了中世纪西方防疫医生的形象。
《缅甸传统美》 [缅甸] 艾·迈特·苏艾
2021 / 布面丙烯/120厘米×120厘米
作品结合了作者自己的创意与缅甸传统绘画风格,表现缅甸民族传统。
《春之光》 [缅甸] 迈昂欧
2021/布面丙烯/152.4厘米×121.92厘米
尽管世界目前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之下,但医护工作者和普通人都在为希望之光而战。同样,奥运会运动员也在努力实现冬季目标,等待春天的曙光。总有一天,生命之光会到来,地球会恢复过来。
《六点钟方向的雅典娜》 [纳米比亚] 恩达科·恩吉潘杜瓦
2021/雕塑:钉子、线/178厘米×178厘米×3.5厘米
世界正在经历黑暗阶段——新冠病毒所带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但很快会走向光明、希望和更高的存在状态。
《赞美I》 [尼泊尔] 穆克什·什雷斯塔
2020/布面丙烯/157.48厘米×142.24厘米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启发了这幅画的创作,作品是在画布上完成的。表现爱和灵性散发出的积极光芒。
《世界需要更多同情》 [荷兰] 保罗·张
2021/布面丙烯/87厘米×193厘米
作品的灵感来自大自然。描绘生活和春天充满了情感和喜悦,艺术家对未来世界持乐观看法。
《又一春》 [荷兰] 布里吉特·斯皮格勒
2021/综合材料/120厘米×150厘米
这是一件多层次的作品。首先,使用摄影的技术原理在光线敏感表面捕捉光线但不使用透视,制作了模拟相机遮挡照片。之后,纯颜料、丙烯被添加到照片中,为花朵提供三维视图。这件作品是关于生活的乐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激。
《莲花》 [新西兰] 吉米·詹姆斯·库拉托拉斯
2021/布面丙烯、树脂/91厘米×120厘米
这幅作品是“HeiTiki菩提系列”之一。HeiTiki是新西兰毛利族的饰品,而莲花在汉语中则承载着与菩提类似的含义,因作者将这幅画命名为《莲花HeiTiki》。作者曾参观过北京故宫。正是这次参观,使他想到将毛利族的传统符号和中国画中常出现的莲花相结合。画作正中的绿石点亮了整幅画面。作者通过该作品,向影响深远的奥特亚罗瓦本土文化致意。
《2021年4月18日》 [新西兰] 埃文·伍德鲁夫
2021/亚麻布面油画/168厘米×142厘米
作者在平凡的元素中加入了不凡的色彩。他在作品中创建了色彩和图形之间复杂的关系。作品展现了一处虚拟的、前所未有的新风景——我们的情绪与想象世界。我们置身其间,仿若乘奔御风。
《光的突破》 [北马其顿] 雷沙·阿梅蒂
2019/布面油画/115厘米×225厘米
光是这幅作品的关键元素之一。四射的光芒意味着新的开始,它是一切的原始,是生命的起源,是灵性、信仰和爱!
《渴望》 [北马其顿] 尼古拉·斯米尔科夫
2021/雕塑:青铜/33厘米×13厘米×15厘米
作品呈现出一位处于坐姿的女性,她流露出渴望之情的一瞬间被捕捉下来并永久固定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在冥河上送别科罗娜公主》 [挪威] 达格·霍尔
2021/布面油画/130厘米×230厘米
“新冠”这个词,意味着皇冠,对作者来说不仅象征着世界这两年所经历的灾难,而且也蕴含着对生命本身的含义的探寻——生活是变化的,有一个内在的光的力量,但我们所有人还是以死亡结束。许多人都遭受可怕的状况,但同样我们的生命也经历了美丽和希望。
《世界是个小村庄(1)(2)》 [阿曼] 萨利姆·萨拉米
2018/布面丙烯/150厘米×100厘米×2
随着科技和现代交通的发展,世界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在该作品中,传统阿曼建筑与现代交通工具相得益彰,民族认同感与现代科技进步完美融合。
《无题》 [阿曼] 艾哈迈德·阿尔沙比
2018/雕塑:大理石/28厘米×90厘米×18厘米
此雕塑的创意在于通过直线和曲线在力量、残酷和温柔之间的摆动来探索生命的深层意义。鉴于这种新病毒的出现及其导致的现状,以及全世界在应对疫情上所做的努力,直线寓意着一种力量,将人类从当前的状况带向平安、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