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浪漫现实主义电影学派的崛起

时间:2021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峻冰
0

浪漫现实主义电影学派的崛起

——从电影《悬崖之上》《1921》说起

电影《1921》海报

  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执导的首部谍战片,也被誉为十年来拍得最好的国产谍战片。影片分“暗号、行动、底牌、迷局、险棋、生死、前行”七部分,讲述为营救“背荫河越狱事件”(1931年日军侵华后,其731部队于1933年在哈尔滨背荫河地区建立细菌毒剂工厂,用活人进行细菌战、毒气战实验,后因王子阳等人的越狱,也为掩盖惨无人道的事实而主动炸毁)唯一幸存者王子阳,四名在苏联受训的共产党特工张宪臣(张译饰)、王郁(秦海璐饰)、楚良(朱亚文饰)、小兰(刘浩存饰)组成“乌特拉”行动小组秘密回国,因叛徒出卖,一入国境,便如置身悬崖之上而遇险,而后绝地求生、迷局突围、生死搏杀,并在共产党潜伏特工周乙(于和伟饰)的配合下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张宪臣、楚良为此献出生命)。

  显然,《悬崖之上》是类型化的主旋律电影,其在谍战片的主体架构中融入惊险、推理、恐怖等类型元素,使自身既具高度的思想性又具强烈的观赏性。对于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题旨表达,它非口号式的,而是将令人振奋的家国情怀隐于情节、细节之中自然而然流露,如躲过追捕的张宪臣与小兰彻夜难眠,阳台上,张宪臣问小兰:“你知道乌特拉是什么意思吗?”小兰回答:“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张宪臣说:“对,黎明,天亮了就好了”;而这种巧妙的隐喻性视听表达,在片尾周乙与小兰的对话中再次深化了主题:在安全送走王子阳后,周乙问刚得知张宪臣、楚良牺牲得很英勇且没受到敌人折磨的小兰:“你知道乌特拉是什么意思吗?”小兰说:“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张大哥告诉我:天亮了就好了。”周乙点头说:“天亮了就好了”,接着收走小兰的致命药片:“我想让你活着,看到天亮”。当然,片尾题辞“谨以此片献给心向黎明、舍生忘死的革命先辈们”及片尾曲中“雪白的花,生在那悬崖,勇士的鲜血,一遍遍染红了它”,亦是本片艺术化题旨表达的延伸与升华。

  似于《悬崖之上》,革命重大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1921》也是类型化的。克服横断面历史呈现与群体英雄塑造的困难(因果关系不断为多点时空关系所打断),黄建新亦将惊险、谍战、传记等类型元素融入,既使故事好看,也力避观念化、脸谱化: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凸显李达(黄轩饰)、王会悟(倪妮饰)、毛泽东(王仁君饰)、陈独秀(陈坤饰)等人的性格特点与内心现实,使其立体丰满而非扁平符号(他们也引领故事,而非仅被故事引领);作为敢为天下先的参与或见证“中共一大”的有志青年,其青春朝气、情感欲望与救国救民的心路历程、动力之源,富批判精神的思想觉悟、远大理想均有鲜活体现,给人震撼与共情。

  事实上,2010年以降,《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血战湘江》《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片,都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实践突破历史:类型化的主旋律电影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拓宽边界、类型融合是这些类型化主旋律电影的制胜方略。在当代突破边界、跨类融合的文艺生产与审美嬗变的大趋势下,主旋律电影及主旋律元素已呈现出新的趋向,主旋律片和类型片这两种原本相去甚远的电影样式日渐体现出惊人的同构性,即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和类型电影的主旋律化。实际上,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可谓是借鉴娱乐类型并不断演变的类型策略的现代性能指运动;表明强调宣教功能的主旋律电影已摆脱既有题材僵化、主题先行、内容大于形式、说教色彩太浓之弊,迈上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协调发展的正确路径。

电影《悬崖之上》海报

  类型化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化

  显而易见,《悬崖之上》《血战湘江》《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片亦见出类型化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化趋向:从题旨表达、形象塑造、光影色彩、镜语修辞、节奏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颇具创新意识且精益求精的艺术化处理。若说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是由经典、主流、宏大向娱乐、类型、商业的借鉴,那类型化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化乃是类型的形式化、精致化、精英化升级改造。一如苏珊·海沃德所说:“类型规则和类型片本身一样,由于经济、技术和消费的原因而变化。因此,就类型片要响应电影工业和观众的期待而言,它们被置于既保守又革新的悖论处境。在电影工业方面,它们重复类型公式,但又引进新技术,转换类型惯例,并使之现代化。对于观众而言也存在同样的矛盾,他们既期待在类型电影中看到熟悉的事物,又盼望出现变化和革新。”

  当然,类型化主旋律电影可以借鉴艺术片的经验,在适度加强娱乐功能的同时将审美功能机巧自然地编织进宣教叙事编码,从而既能保持宣教认知功能,赢得较高经济效益,亦能引导和提高大众欣赏品位,增强自身艺术价值和审美品格。可以说,《悬崖之上》等片成功实现主旋律电影类型化有益探索及艺术化提升的创作实践,以不无创新意义的浪漫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风格的当代呈现彰显了当代国产电影的主流创作态势,虽然它们亦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好莱坞类型模式,艺术手法、视听语言尚未完全突破既有样式或类型成规。

  浪漫现实主义电影纷纷涌现

  近十年来,《湄公河行动》(票房11.87亿元)、《战狼2》(票房56.94亿元)、《我不是药神》(票房31亿元)、《红海行动》(票房36.51亿元)、《流浪地球》(票房46.86亿元)、《中国机长》(票房29.13亿元)、《我和我的祖国》(票房31.7亿元)、《八佰》(票房31.11亿元)、《我和我的家乡》(票房28.30亿元)、《你好,李焕英》(票房54.13亿元)、《悬崖之上》(票房10.90亿元)等现象级电影及《失恋33天》(票房3.02亿元)、《夏洛特烦恼》(票房14.45亿元)、《七月与安生》(票房1.67亿元)、《驴得水》(票房1.73亿元)、《血战湘江》(票房7510万元)、《平原上的夏洛克》(票房944万元)等中小成本电影的浪漫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风格的成功建构标明了一个事实:浪漫现实主义电影学派的崛起,一如“诗意现实主义”崛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法国,“内心现实主义”崛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一样。

  综观上述作品,它们多在故事叙述、情节设置、性格刻画、细节密度、微奇观等方面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于现代性视阈下,既从现实、客观的外部世界深入内部揭示人的心理及认知倾向,赋予自身严肃深远的思想价值,又适时运用浪漫主义方法(以象征隐喻、语言修辞表现人的内在心灵、精神理想和幻想,富有超越现实的个人理想主义色彩)使本文具有如梦如幻、如诗如歌的抒情色彩。它们或展现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引发文化、习俗等的思辨之时,又不失视觉奇观、机趣幽默带来的浪漫娱乐效果;或注重日常故事的张弛有致及与具体时空的情境贴合,体现出生动的逼真性、立体感和生活化,给人有益的生活感悟和现实思考。能够说,置身产业化日渐成熟的本土电影市场中的当代主流国产电影的浪漫现实主义现代性呈现,展示了新的发展方向。浪漫现实主义电影学派的崛起,在促进国产电影样式、类型探索,增强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创新电影美学风格,平衡电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实现电影的现实启迪性与娱乐观赏性的有机融合,乃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等向度上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与理论意义。

  新时代呼唤浪漫现实主义

  高尔基曾说: “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曾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毋庸讳言,近年有些国产电影虽在创作规模、类型探索、跨类融合、工业定位、策划营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题材开拓、思想呈现(尤其是歌颂真善美、礼赞英雄等方面)、现实观照、影像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仍存不尽如人意之处,而这恰是浪漫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缺失,即缺少关注现实的美学精神和思考生活的浪漫想象的结果。鉴此,我们呼唤国产电影浪漫现实主义传统更加深刻、广泛地基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前提的现代性呈现。

  这就要求电影创作者将审美眼光投向现实世界和大众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去关注内外世界,深入思考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并从中发掘正能量的题材和有益的思想营养,刻画出现实典型性和艺术感染力兼具的人物形象。同时在视听语言的艺术表达力和创新性上不断突破,以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影像语言彰显中华优良传统、真善美品格、英雄美德和历史文化魅力。在面对资本钳制和接受效果等问题时,既要遵循电影工业流程的制作规律,又要回归电影艺术本真,关注社会效益和电影质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进而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如此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浪漫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在根本意义上,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国产电影应该选择的重要创作方法和美学风格。我们期盼中国浪漫现实主义电影学派的更多优秀成果的不断涌现。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影协副主席)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