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用新思考照亮历史——评报告文学《海权战略》

时间:2014年05月12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朝全
0

  郑成功这个历史人物,教科书上一向都把他写成民族英雄,但是到了今天,当“戏说历史”成风时,英雄经常会被妖魔化和丑化,令读者搞不清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同时,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物,却受到邻国“浑水摸鱼”式的蚕食与挑战。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张培忠自告奋勇要写郑成功,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文化自觉和担当。张培忠所要做的事,正是还郑成功这个人物以本来的面目。《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事》是他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报告文学发展到今天,不应再自我封闭,而应充分“打开”和开放。报告文学的写作,可以有纪传体,也可以有政论体、学术体。报告文学最根本的一点,是注重真实,追求新闻性。所谓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以前习惯于把新闻性等同于新闻。其实,在旧事里头,同样可以发现“新闻”。比如在《海权战略》这本书里,作者就发现了一些独特的内容。他通过考证,发现郑成功的祖母是潮汕人。他的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虽然他父亲郑芝龙在日本娶了小老婆,郑成功也是在日本出生和长大的,但是他的血统是地道的中国人。像这样的一些发现,就是报告文学这种文本提供给读者的新内容。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还体现在用一种新的视角、新的角度、新的思想来解读历史或者现实,这也能赋予作品新闻性的价值。《海权战略》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写的是一个本土性的中国故事。作者旗帜鲜明地强调,郑成功是中国人,他的祖父就是泉州人,他的祖母是潮汕人,因此坚定不移地把郑成功的故事,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来书写,作为一位杰出的中国人物来塑造。作者所要传递给读者的是一名抗击外国侵略者、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民族英雄,是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一个角色。

  当然,从郑成功的身上,作者也发现,这是一个矛盾复合体或者复杂体,他既有海盗、商贾的性格,又有侠客、英雄的性格,作者更重视借助这个人物传递出一种正能量,就是当下特别需要弘扬的爱国精神,就是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特别是海上安全,也就是海洋权益、领土主权安全的问题。从这些层面上说,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张培忠在创作时始终都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他的作品都是指向现实的,都是以史为鉴以古鉴今的。他写《海权战略》,站在海洋战略与大国文明重要关系的高度,着力表现海上商贸与国家经济、国家权益的关系,阐述如何切实维护国家海权。这些主题和见解都具有鲜明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体现了作者前瞻性的眼光。

  近年来,报告文学的语言备受人们诟病,有人说报告文学注水严重,动不动就写成一部好几十万字的长篇报告,于是不断有人呼吁报告文学“长风不可长”。张培忠的《海权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就是采用一种学术性很强的语言。换言之,这是一部学术体报告。张培忠在语言上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也为报告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书写方式的可能:报告文学也可以写得典雅一点,有点文白夹杂的味道,又简洁明快,又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作家可贵的尝试与努力。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