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贾大山的乡土情怀

时间:2014年03月17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康志刚
0

  从1987年开始,贾大山老师开始创作“梦庄记事”系列小说。此前,他写过多部农村题材作品,像早期的《取经》《正气歌》等,大多是写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干群关系的,虽然有明显的政治印痕,但所倡导的,是人性的温暖和美好。他早年写过戏曲剧本,擅长写人物对话。因此,他的小说中,往往几句简单的对话,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那生动真实的细节,机智幽默的语言,今天读来依然引人入胜,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恒久艺术魅力。

  进入80年代,他又写了《小果》《中秋节》《花市》《村戏》等多篇乡土小说。其艺术手法更趋娴熟老练,是他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清新简洁的白描手法,颇似“荷花淀派”风格。所涉及的也都是日常小事,但站位明显高了,开始关注当时农民的精神境界,以及改革开放对他们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和改变。人物鲜活生动,极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所弘扬的,依然是真善美。

  进入80年代后期,中国文坛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思潮和写法让人目不暇接。大山老师却不为各种现代思潮所左右,执着地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保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净”。他曾向我表达过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乡下住多好,院里种上几棵大树,晚饭后,沏上一壶茶,往树下的靠椅上一躺,那是神仙过的日子呀。”于是,承载过他青春梦想的正定县西慈亭村,成了他笔下的“梦庄”。“梦庄记事”系列,是贾大山老师小说的分水岭,从此,他将视角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他写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的命运,以及世态人心,对人性的恶,进行剖析和鞭挞。像《花生》《干姐》《老路》,还有《俊姑娘》《丑大嫂》等,依然是以人物对话见长,但篇幅越发短小精粹,文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更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因为是站在人性的高度反观过往的岁月,目光更冷静更犀利,对人性的开掘达到了洞幽烛微的程度,引人深思,让人警醒。

  贾大山的小说如同他的为人,朴实厚重,所传承的是前辈作家优秀的写法和文风。他不用花里胡哨的东西讨巧蒙人。贾大山小说的主旨,都是从生活之中得来,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