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常务副县长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称,独克宗古城“1·11”火灾原因已经初步查明,系古城如意客栈老板用电不慎引燃窗帘所致,目前该经营者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据媒体报道,“1·11”火灾的过火面积约1平方公里,这意味着2/3的独克宗古城已被烧毁;迪庆州文化局发布消息称,至少有40%的文物在火灾中化为灰烬,经济损失可能逾1亿元。
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月光之城”,它是茶马古道重镇和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令独克宗古城葬身火海,着实让人痛心和遗憾。值得追问的是,一次小小的用电事故为何会酿成毁灭性的火灾,这场大火烧出了哪些问题,留下了什么教训?
目前正被警方调查的客栈经营者,可能确实是导致独克宗火灾的直接责任人,但板子显然不能只打在他身上。从媒体报道的细节来看,独克宗古城的防火体系和突发事故处置机制,在事发时几乎全面失灵——比如,人们想在第一时间救火却发现消防栓里竟然没有水,紧急放水15分钟之后又出现水压不足;再比如,古城旅游开发导致城内通道狭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受灾核心区……
种种隐患像一副多米诺骨牌,把独克宗古城引向了悲剧。痛定思痛,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古城管理者和商户们的薄弱的消防安全理念。一方面,消防安全不能留有死角,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实做细,应以制度化的消防演练避免“消防栓没水”“水压不足”的尴尬;另一方面,消防安全教育要落实到每一个人,不能再出现“多数商户平时没听过消防安全相关规定”的问题,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其次,应该反思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如何平衡的问题。传统藏式建筑虽然以木结构为主,但它们在防火防灾方面原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然而,被商业大潮裹挟的旅游经济开发破坏了传统古城的空间格局,挤占了防范火灾隐患的缓冲地带;而密密匝匝的客栈、酒吧、饭店与耐火等级相对较低的老建筑混合在一起,以前的消防空间被改建为出租屋,都显著地增加了独克宗古城的安全风险。问题明摆在眼前,但丰厚的旅游经济利润和危险的侥幸心理,让人们忽略了安全隐患。
一场大火,烧痛了独克宗古城的神经,烧出了危机四伏的安全隐患,也烧醒了沉醉于古城旅游开发的管理者。接下来,责任追究不能止于点燃导火索的客栈老板,还应问责负有监管之职的有关部门,并以此为契机为消防安全打好补丁。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古城重建和修复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对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进行纠偏,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规划和重建环节,最大限度地防范潜在的隐患。
当然,这场火灾的教训并非仅限于独克宗古城。不难看出,独克宗在火灾中暴露的安全隐患,其实是中国绝大多数古城在消防安全和旅游开发方面的通病。此前,湖南凤凰、云南丽江等古城也曾因大火而遭受惨重损失。古城是索引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一旦毁坏将是整个国家的损失。独克宗火灾给古城过度开发敲响了警钟,所有古城都应尽快排查安全隐患,补齐历史欠账,防止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