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珠算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也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60后”要为它考级,“70后”还有人会使用,“80后”曾背着它上过学,“90后”接触渐渐少了,“00后”只知道它的名字。它是什么?是算盘!这是网友描绘的“珠算没落轨迹”。 事实上,珠算有过现代年轻人难以想象的辉煌:从事营业、会计与金融等工作,要是不会打算盘,在过去那就是一句空话,而据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也有算盘的功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寄托着很多代人感情的算盘渐渐被计算器、电脑所取代,完全成了与时代脱节的古董,而珠算文化也被人们很快地遗忘,有多少人还记得“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进一……”的珠算口诀呢?
据说在珠算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之时,一些国家却在流行珠算热,如美国把珠算当做一种“新文化”引进,日本每年都有“珠算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目前都在兴办珠心算教育。此番,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提醒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传承好珠算文化。尽管电算“逼退”珠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但珠算是祖辈留下来的、流传了1800多年的文化遗产,岂能眼睁睁看着它消失。何况珠算是运算者思维的真实呈现,具有启智作用,既能锻炼脑力,也可锻炼体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