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历史“孤儿”的现实命运

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齐致翔
0

  从近年来《赵氏孤儿》的变异与重构谈历史剧创作  

  生命价值和人文关怀始终是《赵氏孤儿》多部改编作品的集中视角,然而,即使都是关注生命,孤儿的命运却迥然有别,作品成就也高低不一,这一创作现象令人深思  

  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笔下的《赵氏孤儿》,不仅赚足了500年来读者与观众的眼泪,更激发了无数历史过客坚守正义、不畏强权、志向高远、除恶扬善的社会肝胆。蒙冤受屈的赵氏孤儿终迎来“善有善果”、“大快人心”的一天,这是人心,是天理,是《赵氏孤儿》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和人性抚慰,也是历久弥新的现实启迪。

  《赵氏孤儿》自问世以来屡被后人改编上演。改编,是戏剧作品得以传诸后世、传播久远乃至不断被发现、被重新认知的重要过程,也是改编者对原作重新解读、赋予历史人物时代光彩、将经典继续传承的创造性劳作。改编需要创新,改编即是创新,值得人们关注与研究。生命价值和人文关怀始终是《赵氏孤儿》改编作品的集中视角。即使都关注生命,孤儿的命运却赫然有别,尤令人体味与深思。

  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两台话剧,秉持对个体生命——孤儿与代替孤儿被杀的草医之子——应同样尊重、人人应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的价值观念,对程婴为救赵氏孤儿而舍弃、扼杀自己亲生儿子的做法产生疑问。两台话剧都对发生在春秋时代两个朝廷重臣间的家族仇杀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认为这样的故事虽不乏可歌可泣的元素,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其中蕴涵了相当多的愚忠愚孝等封建意识。编导者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广泛借鉴“后现代文化”等表现语言将这一古老题材“忠仆救主”和“义无反顾”的复仇主旨予以消解,重构出有别于传统的充满探索意义的新作。它们使原作中程婴牺牲、复仇的行为全然失去了价值。对程婴看似舍生取义、实则“愚”令智昏的行为,提出了近乎抗议的质疑。

  这一抗议和质疑难免会不被看好。盖因一部流传久远的戏剧,总会依赖观众感情的参与。观众的感情,也即时代的感情,左右着剧场的效果。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且人人平等。设想,一个垂危且无辜的生命急需救助,有人挺身而出且为此付出亲生儿子的代价,况此举救助的已不仅是某个孤儿,而是300多无辜的婴儿,还会被认为这是愚忠、是扼杀一个不该舍弃也无权舍弃的同样宝贵的生命吗?还会因婴儿是贵族出身、其父辈因忠奸结怨而不应救助吗?婴儿无辜,与父辈忠奸何干?历史上的忠奸斗争,也应做具体分析。即便淡化忠奸,也应分辨是非。如果善恶不分、是非不辨、行无准则,且以此为理由销蚀爱心、善行、义举,那我们的历史岂不混沌一团?我们赖以自豪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岂非不复存在?中华民族赖以成长的道义人心岂不化为乌有?还会有值得传承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吗?通过改编,在去掉封建糟粕的同时,应保存和传承值得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同一题材的戏曲作品在历史剧创新和现实主义精神拓展方面,同样戮力前行。河南豫剧二团的新编豫剧《程婴救孤》高举传统也是现代的仁爱大旗,为不容毁弃的可穿透历史的人间正义大声鼓呼。当同一题材的秦腔、京剧早已脍炙人口、被视为经典、广为传唱的时候,豫剧《程婴救孤》在立意开掘、人物塑造和艺术处理上别出机杼,忠奸斗争甚至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不再是它的主题,大报仇的结局也不被强调。舍生取义、一诺千金,成为程婴及先程婴而去的义士们不可战胜的精气。结局振聋发聩且出人意料。当屠岸贾被擒、众人期待孤儿报仇时,孤儿没杀他,而是纠结于“毕竟被他抚养了16年”,让屠持剑自刎;屠拾起剑来,反复默念着“还是没有杀绝”,一剑刺向孤儿;程婴挺身护孤,中剑而死;众痛呼,程婴却笑道,“我早就盼着这一天”,说着向着他神往的天国走去,走完作为一个探索者、跋涉者、超越者和守望者的最后一程,也终于走出人生的炼狱,将深邃的目光抛向我们,看我们怎样呼他?唤他?笑他?颠覆他?抑或继承他?《程婴救孤》以隽美的诗意浓缩了程婴的人生精华。

  闽剧与越剧《赵氏孤儿》改编本出自同一作者,直接将有无忠义仁爱之心归结到做人之本,将亲子之爱升华为天地之爱、人类之爱、正义之爱和爱人之爱,彰显人性,激扬人格,赋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以永恒的审美价值。全剧的隽永在于人性的闪光。改编本着意刻画了公主庄姬与平民程王氏两位母亲灵犀相通、爱恨与共的亲子之情。丧子的共同命运使她们陷入同样的人生苦境。程王氏用自己儿子的生命换回庄姬的儿子,且以视如己出的超凡母爱将其抚养成人,16年后又撕心裂肺般将已变成生命一部分的养子还给其生母。程王氏的塑造为其它《赵氏孤儿》版本所没有。改编本对她悲情世界的洞幽烛微,不时撩起观众感情的大波。“辞孤”一场,当即将离她而去的“孤儿”揭开养母为防世人唾骂而蒙在脸上16年的面纱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天地罕见的美神。她默默地送别儿子,却吞咽着再次失去儿子的撕心之痛。这难以名状的悲情之美,足以荡涤社会的污垢,净化人们的心灵,拓宽人们认识生命和生活的视野,使人性和正义的主题得到水乳交融的诗化与升华。“孤儿”的恋母情节如点睛之笔。他是赵家生命的延续,更是仁爱、正义、亲情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有幸回到生母的怀抱,却为离开养母而悲恸不已,认定程婴和程王氏同是不可或缺的爹娘。改编本促人遐思:人如何对待生命?儿子如何对待生他养他的母亲?

  泉州木偶剧团根据木偶剧的特点对《赵氏孤儿》进行的改编,自然而新奇。该剧坚守了对程婴等人舍生取义的褒扬,却对结尾处“大报仇”的处理做了有别于原著的修改。当程婴将深藏16年的秘密向孤儿和盘托出,期待他报仇雪冤、伸张正义时,孤儿不仅杀死义父屠岸贾,报了赵盾一族的血海深仇,更令程婴不敢想象也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比16年前屠岸贾有过之无不及的诛杀让晋国陷入更加骇人听闻的血雨腥风之中!曾令人同情的正义一方走向了反面,其心性与恶行竟与16年前的屠岸贾一般无二!这是非善恶的轮回启示我们,不仅善恶是非可以互相转化,“报仇”、“大报仇”实是酿成“诛杀”、“滥杀”的渊薮。社会的进步,应是人文理想的诉诸。仇杀、滥杀的历史悲剧理应被人性、人文和现代理性所取代。木偶剧将酿成悲剧的教训指向昨天的历史,而非陷入更大悲剧的孤儿,将更多的人文关怀倾斜到失意者程婴头上——漫天血腥被大雪掩埋,孑然一身的老程婴,不期然看到从空而降的无数摇篮,谛听着充斥天宇的喃喃婴语,这形象地表明封建专制的凶残虽是难以改变的历史,令人同情和被人舍身相救的赵氏孤儿也会在数年后由受害者变为害人者,而漫天的摇篮和无邪的婴语却代代唱响着善良人性永不灭绝的曼妙歌声。

  思辨历史,面向未来,关爱生命,拷问人生,是赵氏孤儿题材诸多新作的共同点。呼唤正义,褒扬爱心,聚集正能量,弘扬时代核心价值,是其中突出的尝试与方法。这些作品成就不一,毋需求同,还有新作在前头,相信历史“孤儿”在未来会有更精彩的演绎。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