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四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活动现场。樊浩宇摄
如何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重新焕发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想象力,让汉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今夏,在“好声音”、“最强音”的荧屏喧嚣中,两档以汉字认写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河南卫视登陆。并无奢华场面和明星阵容的这两档节目甫一问世,便以其益智的清丽身姿和积极的文化情怀,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创下全国第二、第三的收视佳绩。往深里看,这两档节目成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它们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心中而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汉字情结。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也是汉字情结号召下的一次“英雄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齐聚台北,共同探讨如何传承汉字艺术精髓,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提升汉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来、使用者众多、充满哲理内涵的象形表意文字,汉字见证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积累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3年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一道,联手举办两岸汉字艺术节,迄今为止已相继在北京、台北和山东枣庄、台北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两岸富有社会影响力和现实意义的文化盛会。通过汉字艺术专场演出、艺术展览、创意表演、学术讲座、艺术论坛等不同形式,艺术节梳理和展示了汉字的演变历史、美学变迁及经典文本,揭示了汉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内涵,并折射当下,引起了两岸民众和学界、艺术界对汉字文化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正如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所言,“汉字是今天人类硕果仅存的、唯一重要的、用视觉辨识的文字形式。这是在绘画之外,又一项可以与之并驾齐驱、交相辉映的艺术形式。因此,汉字艺术特别值得珍惜,值得发扬光大”。在无纸化办公,汉字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的今天,如何留住汉字书写的精神意蕴,已经成为一项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汉字渗透着先人的智慧与观念,并在字义与字形的多重审美价值中构成了汉字文化与艺术的双重属性。台北当代艺术馆前任馆长谢素贞认为,“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造字方法,然而更深层的,它们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想象力”。如何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重新焕发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想象力,进而让汉字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两岸学者和艺术家都在探索。这些年台湾相继举办“汉字文化节”、“好汉玩字节”,推出文创市集,将汉字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推出汉字与科技、时尚、空间、设计、商品开发、装置艺术相结合的上百种文创产品,上演了一场既复古又时尚、融新汇旧的文字创意庆典。
欣闻不久前教育部已将书法列入义务教育课程,这无疑是传承、弘扬汉字文化的重要举措。语言学家许嘉璐在汉字艺术节上呼吁,“要继续开展汉字艺术美的教育,在继承基础上发展,不能靠说教,不能板着面孔,要让汉字动起来,美起来,让所有人都更加喜爱”。对此,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馆长何洁认为,汉字在创造初始,就在实用功能之外,同时观照了审美诉求,成为表达美感的工具。可以说,汉字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设计作品之一,在中华文明走向复兴的当下大有可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陈丹认为,在中国书画的发展过程中,画与书法在形式和意境上已经融为一体,在现代品牌设计中,继承书画传统的汉字艺术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认为,如今民间汉字艺术的文脉仍然存在,但却经历着外来的冲击和内在的衰变,缺乏民间的再创造,缺乏设计师的再设计。他呼吁艺术家们在当代语境中实现民间汉字与设计的融会应用,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的当代价值。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汉字是我们最值得保存和珍惜的文化瑰宝”,“中华文化要复兴,一定要从汉字开始”。 台北市长郝龙斌在第四届汉字艺术节开幕式上表示。两岸汉字艺术节是两岸共同建设和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个标记,是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挚爱、珍惜和捍卫的平台。“既要弘扬汉字,保存汉字,同时又要继续弘扬、开拓汉字的艺术美。要让汉字进入百姓的生活,进入我们的艺术领域,让人们感到美,感到震撼自己的心。这是历史交给两岸艺术家的使命。”连续四届参加汉字艺术节活动的许嘉璐的这番话,道出了汉字艺术节的宗旨和艺术家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