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人印象中,传统庙会似乎是一个展示民俗文化、体育娱乐的活动,有各类艺人奇人表演民间歌舞、民间绝活,展示传统手艺和工艺,或进行群众体育活动。虽然也有各式赚钱小摊,但总不至于喧宾夺主。那个时候,“只有逛了庙会才算真正过了春节”。可一项最新统计结果显示,50%的人明年不打算去庙会,75%的人认为庙会就是商业推销,有人形容是“烤串大会”或“小吃大集”,有人调侃是“小商品市场搬家”和“物资交流会”,而且千篇一律,陷入同质化怪圈。而民俗文化、体育娱乐、绝活绝艺等,则因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成了庙会可有可无、凤毛麟角的“配角”。这样的庙会,几无文化承载能力可言。因而现今,“去逛庙会的人多,逛完回家骂庙会的人同样不少”。
如今的庙会为何失去了文化味?要我看,绝不是展示传统民俗的庙会在老百姓中间已找不到市场,也不是传统文化难与现实生活对接。问题的关键在于,庙会组织者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庙会,当成了一个赚钱工具,将原本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属性的庙会,变成了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商业载体,从而一年更比一年响地高喊“要做大这一块春节旅游经济”。庙会过度“商业化”的势头必须遏制,因为它承载着无数市民体验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