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摄影,脑袋应动在手的前面

时间:2013年01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郭青剑
0

  在先想还是先拍之间,我们还是应该选择放慢动作和机器,多做思考和准备,让脑袋动在手的前面,而非相反。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但可别让摄影创作变成了瞬间的事情。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的一场摄影论坛上,一位摄影师提出一个引人思索的话题:以前,用胶片的时候,摄影师很珍惜每一次拍摄机会,都是先想好了才按快门;而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数码技术作支撑,一些摄影师通常选择先按快门高速连拍,转眼之间就可能已经有十几张照片出来了,然后再从这些照片中选择自己中意的。请注意,他在这里并非强调胶片的昂贵,更不是夸奖数码技术的优越,他是想提醒现在的摄影人,在先想还是先拍之间,我们还是应该选择放慢动作和机器,多做思考和准备,让脑袋动在手的前面,而非相反。

  的确,眼下时时可以看见这样的“摄影景观”:一堆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围着一个特定场景,特别是类似于民俗表演这样的事先安排好又颇具观赏性的活动,推推搡搡间狂按快门,“狂轰滥炸”的声音甚至颇为壮观,但其实其中一些人在拍摄中根本没有细想,或者说在他们看来没时间想,还是先拍下来再说。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他们看起来似乎“最能出片子”的场合下,我们看到的却是大量大同小异的图景,有价值的好片子实在是少之又少。为什么这么快的速度,却出不了相应好的作品?在一个“影像泛滥”的时代,这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个视觉文化专家开玩笑地说,把一台相机调到自动拍摄状态,给一条狗挂上,狗也能拍出好照片。但是,那也仅仅只是好照片而已,却绝对不能算作“它”的好作品。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用心,再好的机器和技术,也只是一个单纯的记录工具罢了,而不能成为一种表达方式。

  一位“荷赛”获奖者更进一步认为,摄影是有侵略性的,它是猎取和揭秘隐私的艺术。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摄影因其直观特性、因其传播特性,这一点尤为突出。一个摄影师要学会控制摄影的这种侵略性,就要心怀敬畏之心,既对被摄者,也对摄影这件事本身。只有用心去接近摄影对象,用头脑去思考摄影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急于按快门,才有可能出好作品。

  因此,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但可别让摄影创作变成了瞬间的事情。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