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主义雕塑和学院派传统演变而来的具象雕塑,在当代雕塑中的作用成为中国当代雕塑的特色。具象雕塑在形态上倾向于图像雕塑、商品雕塑,它们反映了消费文化的强大影响,也反映了人在消费社会或当代社会的精神困境。与此相适应的是具象雕塑与装置、环境,甚至影像的结合,在技术上则是学院的传统训练和商业图像的结合。在关于雕塑的边界日益引发争议的今天,具象雕塑无疑是对这种争议的“牵制”,但在当代艺术中最具创造力和功能性的雕塑,究竟会怎样继续扩充它的边界,从它的历史来看,似乎很难想象。
——中央美院教授易英在“关于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学术研讨会上说。
本报记者 张亚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