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文艺评论

《中国艺术报》:发展曲艺不能只苛责演员

时间:2011年12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林淼

  当今曲艺的不景气,让我们的演员不仅难求物质方面的丰厚回报,甚至也难有精神方面的成就。这种情况下,一味指责演员一代不如一代只能是一种苛责,一味呼吁演员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近日,全国首届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暨经验交流会在山东举办。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围绕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的成果展演和学术研讨,会议吸引了全国众多曲艺理论家、著名表演艺术家、曲协领导、一线的曲艺项目保护工作者和传承人参加。大家谈论最多也感触最深的当属曲艺人才培养之艰难,并认为,保护曲艺传承者是保护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所在。

  曲艺是说唱艺术的统称,它的本质特征是“以口语说唱故事”,是一门完全依靠人来说唱表演的艺术。我们甚至可以说,曲艺是地道的以人为本,它的兴衰存亡完全系于人的表演活动。这也是曲艺等表演艺术所共有的一个特征。曲艺发展史上,一个曲种因某个或几个艺人的卓绝技艺而达到辉煌的事例比比皆是。现实中,同样一个段子,老艺术家和初学者的表演会有天壤之别,艺术水平处于伯仲之间的人表演出来的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优秀的表演人才对于曲艺的传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基于此,我们听到很多曲艺家们或万分忧虑、或痛心疾首地指责现在的年轻曲艺演员素养低,呼吁他们要加强练功,要提高文化修养等等。

  同很多传统表演艺术一样,曲艺也普遍面临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演员无心练功、业务荒疏、技艺不精的状况也实际存在。然而,一切事情都有前因后果。造成演员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在哪里?难道都是演员自身的问题吗?归根结底,演员的问题与曲艺的处境息息相关。曲艺不景气,演员的自我发展就少了动力。演员水平的下降,又会加剧曲艺的不景气。因此,曲艺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演员的努力,但也不能将曲艺传承发展的责任完全推给演员。

  人的主动行为需要有内外驱动力才能产生并完成。自古以来,传统艺术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动力不外乎两种。一是谋生的压力。人们以此技能来立身存世。生存的压力是一种强大的外在驱动力,它能促使人们克服各种困难,苦练本领,精益求精。二是兴趣的驱动。对艺术痴迷能够化为内在驱动力,促使人们从技艺提高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当今曲艺的不景气,让我们的演员不仅难求物质方面的丰厚回报,甚至也难有精神方面的成就。这种情况下,一味指责演员一代不如一代只能是一种苛责,一味呼吁演员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希望演员苦练本领,将我们的传统曲艺发扬光大,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苦练本领的外在动力,营造能够保有他们内在动力的外在环境。

  当下,要有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曲艺和演员的发展。国家对于濒危的曲种,已有一定的保护措施。而诸如曲艺创作与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至关重要的是要让曲艺演员有更多演出机会。曲艺行里有句话叫“不怕胡说,只怕没的说”,好的技能是通过大量实践锻炼出来的。演员要争取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丰富演出经验。我们全社会也要努力为曲艺多创造演出机会,让其有地可演,有事可说。

  当然,我们演员也不能借此推卸责任,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中,仍然有人获得巨大成功?现在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在持续升温,曲艺发展的大环境已大大改善,我们演员理应要多下功夫,勤练本领,方能不辜负这股春风,方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促进曲艺的发展。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