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葫芦滚滚来
有媒体报道,在“2011中国版权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的。今后国家将通过设立文化创意扶持体制和基金提高文艺作品创新能力。柳斌杰一番话,看似十分严厉,其实却是实事求是地道破了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一个不良倾向。
人们对文艺作品的要求,总是希望具备鲜明的个性,观赏之后不但引起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更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理性的共鸣。而这样的感受,在平庸无奇大同小异而似曾相识的作品中,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来的。文艺创作中的跟风模仿之作,哪怕作者亦步亦趋刻意复制,打造得再怎么精致细密,甚至达到与其“样板”作品惟妙惟肖的地步,也只会令观者产生视听疲劳的感觉。若是这般依样描出的葫芦多到不绝于眼、不绝于耳的程度,让人避之不及,自然会令人望而生厌、听之刺耳,非但无法获得美的艺术享受,简直如同难以忍受的折磨。
不敢创新,而偏好模仿复制,正是许多文艺作者思想保守思路偏狭,心胸不开朗眼界不开阔,且慵懒畏难的表现。只有继续鼓励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入社会生活,深入人民群众,敢于创新,敢于亮出个性特色,才可能涌现出无愧于这个时代也无愧于亿万人民的好作品。有道是:
模仿复制亦成灾,不尽葫芦滚滚来;脑袋僵化手脚缚,哪有繁花艺苑开?(文/图 吴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