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理论学术>艺术史

上海70米明代古城墙差点被拆 已出具体修复方案

时间:2011年12月07日 来源: 作者:
0
  露香园路旧改意外发现明代古迹,文保部门施工方和居民为保护合力觅良方
  六年奔走,古城墙重见天日有望
  本报记者 张骏 通讯员 陈丽霞
  一段70多米长的明代古城墙,因旧区改造“重见天日”,附近居民看到推土机滚滚而来,不免心生担忧。在市文保部门和附近居民多年努力下,这段“保墙之路”日前终于迎来希望,古城墙有望原址重现。据市文保部门介绍,目前已有具体保护和修复方案,将以先进的理念和方式保护这段城墙,同时平衡各方利益和诉求。
  古城墙比大境阁还长
  2005年,上海露香园置业有限公司在黄浦区老城厢动迁时发现了一段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古城墙,黄浦区文化局立即通知公司停止拆房,并根据市文管会和专家意见,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严格地说,那应该叫城墙残址,已经破败得非常厉害了,在棚户区里居民把它用作隔墙。”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李孔三介绍。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官民为抵御倭寇,三个月筑起一道4.5公里长、8米高的城墙。1912年,城墙在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李平书批示下拆除。当时,有一小段保留了下来,就是大境阁——现在是上海市文保单位。
  “没想到,距离大镜阁百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段古城墙,比大镜阁的还要长好多。”周边居民很兴奋。当时,拆迁方也表态“这段墙是绝对不能拆的,谁拆了谁就要负法律责任”,这让居民吃了定心丸。
  拆除50米引居民不安
  矛盾出现在2009年,居民突然发现有一部分古城墙被拆,于是找施工方理论。施工方表示,由于年代久远,城墙风化损伤较多,再加上周围施工改造等影响,城墙有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他们的保护措施是:对东侧一段实施古城墙基础加固,采用墙体支撑,建造活动板房确保安全;西侧一段则进行落架处理,所有城墙砖和地基条石装箱入库,以供今后局部恢复使用。
  时至今日,眼看被拆下的50多米古城墙原址已成了新建大楼的地基,周围居民颇感不安:这段城墙今后还能复原吗?
  李孔三说,这段城墙要保护下来,是包括建设施工方等各方达成的共识。后来在此处修建的大厦要建地下室,恐施工过程造成古墙体再次受损,于是拆下编号,等大楼造好再进行修复。“而且这段遗址还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商能做到这样程度确实已无可厚非。”他说,市文保部门已发文黄浦区文物局,希望在适当时候将其申报为文保单位,以便保护过程有理有据。
  古迹将与酒店式公寓共处
  在古城墙所在的人民路露香园路口,目前是“露香园路旧改地块商品房及配套公建”工程施工现场。在附近居民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封存墙砖和剩余整墙的简易板房,板房大门被上了锁,但一侧的窗口洞开,隐约能看到残存的墙体。
  古城墙原址打上了新地基,这里将建起一座酒店式公寓。在建筑施工图上可以看到,被拆下的50多米城墙的确在建筑红线内。居民们推测施工方有意将这段古城墙延续至新建的大楼大厅内,成为厅堂一景。居民们担忧:文物古迹是国家所有,属于全体人民,倘若真被圈进了开发商的私人地盘怎么办?
  “目前具体修复方案中确实会有一段延伸到大楼厅堂内。”文物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修复方案上,相关部门和专家也动了很多脑筋,“我们希望能在确保文物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协调周边居民、开发商、文物保护者等各方利益和诉求。至于展示问题,市民同样可以进入大楼厅堂参观。”
  “在国外,对于遗址遗迹的保护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有的遗迹就是紧贴在新建筑上,一些零散的遗址如古井、古渠道,也是结合新建筑进行妥善保护和展示的。”相关文物专家认为,上海在修复古城墙方面,也可以采用先进的理念,体现出悠远历史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大都市景象。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