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着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思维大方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几点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中华民族奋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对事关民族振兴关键阶段国家建设与发展应当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战略谋划和战略部署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两个不能否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全景中切实定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方位
“辩方位而正则”。在改革开放35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奠定了判断党和国家历史走向的理论基石,定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方位,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盲目超越发展阶段的关键。“两个不能否定”清晰梳理出“两个30年”的历史逻辑,“前30年”为“后30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后30年”是对“前30年”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和发展。“两个不能否定”进一步统一了对党和国家历史的理性认知,把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思想基础。
历史逻辑、时代大势和现实形势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方位。《决定》围绕“朝着什么方向改革”这一根本性问题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决不能有丝毫背离。同时,《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进行了深刻阐发,确立了总方向、总目标,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的历史任务和行动路线,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
经济改革牵引:在科学把握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
从改革全局来看,重点领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一鲜明思路,符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当前,改革正从面对具体的经济问题转向面对相互交织的经济社会矛盾,正从经济体制的单兵突进转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协同共生、整体联动。在这种转型和重建中,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内容贯穿于其他领域,这就意味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深化其他领域改革的过程。
因此,围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是《决定》总体谋划的核心思路所在。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必须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变,划定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有形之手”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的作用,充分释放经济体制改革红利,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化解,使各方面改革形成强大合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
从管理到治理:在积极汲取人类社会文明优秀成果中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精髓要义
《决定》以理念创新为引领继续深化改革,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取代“管理”,凸显了党和政府领导思维的跨越、执政理念的升华和治国方略的转型,是新一轮改革的要义所指、精髓所在。
当今中国,存在着市场缺位、政府越位、公平错位、社会失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活力的释放。《决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治国理政提出的这种新要求,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着眼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确立以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以此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决定》中的“治理”是对传统的以自上而下管控为特点的“管理”理念的改变,是对单一的行政管控手段的摒弃,它把我们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有效管理,同各种范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做到治理的全域渗透、全程覆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系统化;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促进国家治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决定》还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即必须通过坚持党的领导,通过经济市场化、社会法制化、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科学化等途径来实现,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平台来辅助。
聚力制度完善:在纷繁复杂的改革课题和发展难题中牢牢把住全面深化改革的不二命门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风险性。改革从哪里切入、在哪里落脚,这是必须搞清楚的关键问题。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特征来看,准确把握内在规律,就是牢牢把住促进制度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这个不二命门。
现阶段,改革已由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转向整体的全局性改革,改革课题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35年前;发展中的社会关系之繁、部门本位之障、统一思想之难、利益固化之阻,世所罕见。这背后有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深层次制度原因,仅靠政策法规的修修补补已不能完全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革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弊端,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效能。
《决定》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目标到各项重大改革措施,都聚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决定》不仅提出一系列旨在完善和健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的重大措施,还对各项具体制度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对每一个方面的体制或制度改革,又以若干个更为具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为支撑,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环环相扣,“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证。
(西安政治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