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一直关心海南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著名三农专家、学者温铁军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接受记者的专访。关于文化建设在新农村中重要作用,温铁军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文化建设,收效最高”。记者问及此一论题的内涵,温教授说:“我认为乡村文化建设是个重要步骤。”
他说,2004年,全国农村推行免税政策后,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出现,那就是全国基层的党组织———我们的正规基层组织管理能力下降。一方面是人员减少,另一方面是经费不足。而与此同时,非正规组织,比如农村的宗教和宗族却在悄悄地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各级政府都觉得严重但又一筹莫展的事情。“大家已经不太重视把原来农村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当作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资源来看待。其实以往很多年,农村中都有很多文化上的能人,歌手啊,扭秧歌的啊,社戏啊……各种各样的人才很多。可是,这些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化活动,在很多乡村日渐减少,有的已经成为历史记忆了。”温教授露出忧郁的神情,他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村的“两宗”(指宗教与宗族)力量近年来扩张很快的原因了,因为它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不需要什么开支,而农村中的这些文化资源,恰恰可以低成本地发展起来,以此来帮助政府更多地争取老百姓。如果老百姓都是分散的,村东头的不知道村西头的姓什么,毫无组织的一盘散沙,那就极容易被“两宗”势力所控制。而我们历来都是善于利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能够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地接受党的政策宣传,这都是我们过去的经验,为什么现在都忘了?“所以我说到的乡村文化建设,说到最高处主要指的是这个,主要针对的是现实问题。”温铁军说。
谈到现实问题,温教授以他多年考察的结果,指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乡村的文化建设,善用原有的文化资源,就一门心思地发展经济,垒大户,傍大款,那么,可能今天他是大户了,明天也许就变成坚定的宗教分子,或者成了宗族大户的带头人。这对于我们稳定基层,平衡大多数人的利益都是不利的。这是第一个方面,我必须要强调的。
“中央每次的农村工作会议文件,都在强调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这些都是文件常见的要求。但是普通百姓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为什么呢?也是因为成本太高。”温教授说,而农村中的文化组织恰恰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运作起来。你花几百块钱给妇女们买红绸子,她们的秧歌就扭起来了,上层的声音就可以因此而传递出去。妇女是农村中极大的弱势群体,但也是一个可依赖的群体。把妇女组织起来,最好的办法是搞乡村文化建设,有一个能够常年开展的文化活动,最能够为妇女们所接受,让农村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重新让大家的心联系在一起,这是其他的方式难以达到的成效。因此说,文化建设投入最小,收益最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农村建设中有利于安定团结、稳定基层的一项工作。”
与海南缘分不浅的温铁军教授每次到琼,无论多么繁忙,他都要深入基层,给基层干部讲课,并多次强调乡村文化建设中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他说,文化建设决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锦上添花的事情,当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后,将其转化为动员组织农村合作社的原动力,成为发展经济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