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牙雕艺术转型,兹事体大——也说中国公开销毁6.1吨执法查没象牙

时间:2014年01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1月6日,国家林业局和海关总署在广东公开销毁6.1吨执法查没象牙。这是中国首次公开销毁执法查没象牙,也被认为此举释放了明确的信号:中国不容忍非法象牙贸易。对此,有人不解,也有人叫好,多数人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或象牙市场的角度涉入,关心备切,足见现代人的自觉自悟。不过,象牙消费非起于一时,更与传统生活或工艺传承如藕丝相连,打击非法象牙贸易,不能不关注象牙相关文化或工艺的现代转型。

  自古以来,牙角制成的饰品就成为人们装点自身、美化生活的重要物品,牙雕艺术也因此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和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体系。其中,象牙制品更因其色泽润透、纹理细腻等而被公认为是高档奢侈品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应该说,牙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长期的封建时代,受礼制之限,并非人人都有资格使用象牙制品;人们对象牙的消费,还局限于一种相对可控的范围内。但与此同时,这也给象牙消费笼罩上了一层身份或特权的神秘面纱。近现代以来,象牙制品更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带动牙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时,也成为一些人消费的奢侈品和聚敛财富的炒作手段。随之,大肆猎杀大象和走私象牙的非法行为,造成了野生动物濒危和象牙消费秩序紊乱。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象牙消费尚未“祛魅”,人们对牙雕艺术的热情,还多停留在象牙的材质属性甚至崇富媚贵的思想观念上,而对象牙相关手工艺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自1989年国际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公约颁布后,因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象牙贸易,象牙原料缺乏,象牙工艺品价格逐年上升。一些传统牙雕工艺受此冲击,逐渐用骆驼骨、牦牛骨作为牙雕的材料替代品,不仅传承、发扬了精致的传统牙雕技艺,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很显然,这是象牙作为奢侈品消费的一次“祛魅”,更是传承和弘扬牙雕艺术过程中的一次现代转型。象牙制品,可能奢侈却未必适合现代理念;牙雕艺术,古老却并非只有象牙才能成为传承载体。回到人类发展的健康轨道,文化才是核心。

  公开销毁执法查没象牙,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和决心,对打击非法象牙贸易市场及其聚集意义重大。对传统牙雕工艺来说,这是现代转型的契机,借材料载体的转换扩大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牙雕工艺;对消费者来说,则是祛除偏见乃至消费迷信的现代教育,让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浮浅地落在稀有载体上,而是着重在文化的脉动上。一句话,象牙“祛魅”更有利于传统工艺传承。(关戈)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