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中国艺术报]文艺界要对毒品说不!

时间:2012年02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小作

  到今年7月就要三十而立的张默,没让自己的父亲省心。1月31日他因涉嫌吸毒被警方拘留,以至于其父张国立在对外发表的声明中,表示自己为此已经心力交瘁。冯小刚也以叔叔的身份因平时失于管教向公众致歉。吸食毒品,张默不是明星里的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之所以引发公众的关注,一是他是近来被曝光吸毒年纪较小的一位,二是他的父亲张国立一直是健康正面的形象,让人没想到他的儿子居然也……

  明星吸毒被曝光,其社会评价就会跌到谷底。毒品,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条高压线,一碰,就宣告着艺人的艺术生涯开始终结。曾经有人形容过吸毒的快感,飘飘欲仙,可怕的是快感过后的空虚,只有再次吸毒才能填补。一个艺术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本的艺术追求会被毒品取代,那么他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简单说,一个艺人就毁了。一个艺术工作者一旦染毒,则说明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扎根于生活,不需要借由毒品来寻找激情和灵感,不需要借由毒品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不需要借由毒品来挥霍人生。

  毒品,只能让人更接近死亡,吸食毒品就说明你准备把你的身体和灵魂都让给魔鬼,毒品是罪恶之源。近来,不少明星涉毒被曝光,孙兴、莫少聪、张一白、张元……文艺圈的“毒”瘤亟待割除。况且,明星吸毒相较一般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喜欢他们的粉丝们以暗示,这里指的并非是对其吸毒进行直接的仿效,而是这种自我毁灭的违法行为将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而,在文艺圈里加大对反毒品的宣传,堵住毒品的来源,提高艺人对于毒品的警惕性,是当务之急。

  在毒品面前,容不得任何侥幸。一日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有的明星“天真”地认为,吸毒有助于寻找创作灵感。艺术作品源自生活,而吸毒者是失去了正常人生的人,根本无法进行创作。由此可见,以寻找灵感为名吸食毒品,那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一戳就破的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和一些吸毒者一样,明星吸毒也有被动的。为了融入朋友圈实为毒友圈、为了面子、为了表示义气,有的艺人就随波逐流了。因而,不少艺人被警察在聚会之类的场所查出吸毒,可能就源于此。毒友即损友,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在吸毒者那里,没有任何社会道德和法则可言,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而且吸毒者往往“以毒养毒”,这种人让你“来一口”,下一步就是要“卖给你一口”。

  因为艺人有钱有闲,他们就成了“秃鹰眼中的一块肉”,被毒贩盯上的客户。对于潜在的明星客户,毒贩们会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一根被偷偷加了“料”的香烟或是一杯饮料递到面前,剧中人不知不觉接了过来,从此就陷入到毒品带来的“快感”中难以自拔。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可能发生的。慎交游,提高对毒品的警惕性,是艺人反毒的重要一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加强反毒品宣传,远离毒品,需要明星的参与,需要他们在镜头面前的呼吁与号召,更需要他们的身体力行。文艺界应旗帜鲜明地对毒品说不!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