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媒体报道,在谍战剧《潜伏》中饰演保密局档案股股长“盛乡”的演员吉思光,近日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警方抓捕归案。一个在30多部影视剧中出演各色人物、因其不俗演技还曾被多家媒体采访的演员,其真正身份竟然是一个结伙袭警抢枪并潜逃13年的逃犯。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真可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原来《潜伏》里最成功的不是男主角“余则成”,而是“盛乡”的扮演者吉思光。然而,一个在逃犯缘何能在公众面前“潜”而不“伏”13载,还如此胆大与高调,实在匪夷所思。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着实让人很受伤。究竟是逃犯的演技水平太高,还是我们的识骗能力太差?这不仅折射出社会管理中的软肋和短板,更是一次对娱乐圈底线甚至整个娱乐生态的拷问。
回想近些年来,娱乐圈可谓是非多多,难得清静。歌星斗殴、艺人吸毒、酒驾入狱、郭美美进军娱乐圈以及现实版“潜伏”等事件的出现,让娱乐圈的底线一低再低,远远超出了大众的承受能力。随着此次现实版“潜伏”的上演,众多“潜水高手”也终于在警方近期展开的“清网行动”中浮出水面。这些在逃犯,国内一线大牌明星的助理有之,上电视相亲节目并成功牵手者亦有之,更有甚者身背命案潜逃17年成为某著名寺庙的主持法师以慈悲度人。于是乎,人们大声疾呼娱乐圈坚守底线、去污除垢。然而,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在追名逐利的现实语境下,呼吁仅仅依靠艺人、圈子的自净、自警,公众的道德谴责而改变,实在很难奏效。现实版“潜伏”的上演,是不是也能让娱乐圈底线低、管理松散、体制不完备的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或许提高准入门槛、完善准入制度,加强圈内管理,对娱乐圈来说是个严肃而重要的命题。
影视制作固然需要众多演员,不仅明星大腕,甘当绿叶的大小配角也不可或缺。所以,不仅要明确重要角色的身份特征,对于配角甚至群众演员的来历亦不能不闻不问。在效率当道、利润驱动的行业准则下,现实版“潜伏”的“粉墨登场”,足以警醒某些剧目的摄制者,切莫再“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拍热门戏”。影视剧的摄制组,固然不是人事局或派出所,但做好相应把关工作,选择身份清白的守法公民加盟参演,则应该是最基本要求。假若越来越多犯案潜逃的来历不明者,都能趾高气昂地躲在影棚里大过“戏瘾”,那么不管你的虚构剧集拍得如何成功,在公众眼里,对于这种“大隐隐于戏”的现实版“潜伏”,都是不能接受的。
娱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除了为大众提供娱乐消遣之外,社会教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针对影视界而言,注重演技之外,防范那些有污点的潜逃者进入,竭力避免登台人员身份造假的现象,保证各类角色遵纪守法,乃是娱乐教化功能得以实现的起码要求。剧中满口仁义道德,剧外却满肚男盗女娼,置演员道德素养的提升于不顾,解构、架空了艺术作品的灵魂和内涵,这岂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笔者以为,只有规范娱乐圈的演员准入、身份辨识制度,严格其运行程序,做到英雄也问其出处,不使用那些“问题人士”,才能对艺人形成正面有力的引导,促其自律。否则,娱乐圈只看“卖相”,不管内核,连身负要案、大案的逃亡嫌犯都能藏身圈内,甚至左右逢源、名利双收。事实上,在风生水起的娱乐圈里,只有提高身份准入门槛,加强行业规范,娱乐圈的混浊之气才会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