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上映以来,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票房破16亿,中国动画影史第二
豆瓣评分8.3,超34万人给出评价,5星好评达40.6%,4星评价占37.6%,暑期档国产电影最高分
观影总人数超4000万
《长安三万里》的成绩也是属于中国动画的成绩,国产动画电影包揽了中国动画影史票房前三名。
打造更适合中国观众体质的国产动画
《长安三万里》为什么火了?
“中国文化就是中国电影最大的底气”
《长安三万里》拍的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审美,也是延绵千年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
《长安三万里》掀起了一阵阵“文化热”“唐诗热”,重新唤起了融于中国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基因。一首首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唐诗在影片中鲜活地动了起来,这便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动画力量。
“我们要做的是用动画电影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人物,将他们的故事再创作。”在追光动画总裁、《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眼里,《长安三万里》就像一粒种子,它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不仅是诗歌的“种子”、理想的“种子”,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贯穿国产动画发展之路的主流题材与精神内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国产动画电影“出圈”密码:传统文化IP创新
近年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取材的优秀国产动画作品越来越多,《深海》《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动画作品,以中国传统神话传说、故事传奇等题材为创作起点,在银幕上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基础上,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重新解读与演绎,找到了时代化的惊艳表达。
《中国奇谭》意外出圈,以一种很“新”的方式讲出当代青年人的职场痛点,让观众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妖”。《哪吒之魔童降世》让年轻人能从中看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成长与抗争。《青蛇劫起》则对传统白蛇传说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主题转向以青蛇为代表的现代女性觉醒之路以及青白二蛇的“姐妹情深”。
这些现代化改编跳脱出传统IP人物的时代框架,也给了传统IP人物以新的生命力。传统文化IP创新,可以说是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出圈”的成功密码。
从“讲中国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
《长安三万里》的热映,投射出国内动画观众群体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动画作品的喜爱和呼唤,这也给中国动画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影片持续火热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IP如何“走出去”。
“国漫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契机。
故事内核才是最终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
中国有丰厚的历史、优秀的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剧本”。只有提高讲故事的能力,通过动画讲好中国故事,才能真正“显人性”“动人情”,推动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有自身优势的。对于国产动画如何“出海”,追光动画总裁、《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有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做到把中国故事讲好,随后的文化出海传播便也水到渠成。”
国产动画电影的崛起,提振了观众和创作者的信心,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但整体来看,还存在精品偏少,创作团队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或许是对国产动画目前发展最好的理解与描述。
“你心中的一团锦绣,
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正如《长安三万里》中的台词所说,
期待中国影人心中的那团锦绣,
带着足够“底气”,
早日迎来脱口而出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