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艺术交流看中国文化走出去
艺术交流 VOL.02/2013|潘鲁生

   

现场指导观众表演皮影戏

  5月8日,以“聚焦中国”为主题的“中国民间文化周”在美国达拉斯开幕。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组派19人的民间艺术展演团为美国观众呈现了中国民间工艺现场展示、中国传统宫灯展、皮影戏现场表演和中国布鞋文化展。展览产生了热烈反响,不仅在专家层面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交流,而且在公众间激起共鸣。 

  随团访问的过程中,亲临展览现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精湛的工艺、质朴且妙趣横生的作品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不经意间传递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信息,而且是来自民间的表达和创造,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最先提出文化“软实力”理论、最积极发展“版权产业”,并不遗余力地通过影视等文化传播途径塑造和传播美国形象、美国精神的国家,从政府主办者、专家到普通观众对“中国民间文化周”的热情反映,带给我们很多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中国生活方式的价值。应该说,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关注,不只在于技艺和作品形式本身,核心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关注。因为在民间艺术里深刻交织的是生活的习俗以及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表达。这一切都是亲切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在全球化语境中,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恰恰是标准化和同质化,原本充满地域色彩、文化个性的因素都被纳入全球化的商品生产和循环,好像经历了一个抽象的过程,一切都变得十分相似。中国的传统宫灯、皮影以及传统的布鞋技艺之所以格外有吸引力,就在于它们诉说着一种与商品消费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情怀,这就是文化。其实对于民间艺术里包含的生活方式,也需要国人自身的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其中一些很美好的情怀和创造力,应该在当代被唤起。比如手艺匠作里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境界、造物文化的创新理念以及家常什物里对情感体验的关注等等,都是我们民族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在当代被充分地唤起和激发,那么,我们的产业发展将不再是来样加工的代工制造,而是有文化根底的体验经济和充满创造力的低碳产业。在当前,这样的文化传承与转化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在民间艺术发展的过程里,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近代以来,自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传统大国的文化自信不断受到挑战和影响。离开了自身的文化根脉,文化的活力、文化的自信就会缺失,往往陷入失语的境遇。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是国际奢侈品牌不断以传统手工为卖点,突出品牌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中国消费者也极为认同这些品牌中奢侈的符号价值。所以,我们丰富的民间手工艺能否也实现这样的转化?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化为现实的财富?其实这不只是创造商业利润价值的问题,而是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地融入当代生活空间,形成更广泛的尊重和文化的认同。显然这与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不无关系,只有更加自觉、自信地去发现和认识我们民间艺术的价值,更有创造力地去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生态才会更加健康更加蓬勃有力,民间艺术的价值才能真正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体现出来。 

  最后,希望从民间艺术里复兴和再造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中华历史上是天工开物的大国,有丰富的造物智慧,在现代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传统文化财富被尘封甚至遗失,在信息社会、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重新认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其实,最关键的是实现文化的一种自觉、一种传承、一种创新,发现我们自己造物文化的创造性,从传统手工艺中汲取文化的基因、发现民族的智慧,使今天的“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像传统民间艺术一样丰厚富足、多姿多彩。这也是一种当代的文化使命。 

“中国民间文化周”的交流带来许多感动和感悟,也留下了一些思考。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组织艺术家和学者通过民间艺术传递文化信息、塑造国家形象,在激起海外共鸣的同时,也更加激励我们为当代的文化发展做扎实的努力。相信传承好、发展好,中国文化还将走出去并发挥更加深远的作用。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