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伦
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
妻子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晨曦
潍水晨曦
开春
自从1995年《水》这件大幅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油画问世之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少伦的名字开始受到美术界的关注。他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不断有新作问世,而且有宏大的抱负,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水》是王少伦的毕业创作。一位20多岁的年轻作者,竟有如此的胆量和气魄,选择有数十个人物的现实题材作为绘画构图,表现一个与山区农民生存密切相关的主趣。就人物塑造、构图经营、空间处理和色调关系来说,这幅画达到了相当水平,尤其在描写这特定空间众多男女老幼、不同经历人物形象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更令人可喜。王少伦因《水》这件作品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同时,这幅画传达出一个令人喜悦的信息,中国画坛多了一位虎虎有生气的青年油画家。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和沉着,不仅是因为他有相应的艺术功力,有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而且有一种用油画艺术来反映人们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的信念,有来自农村底层的生活经历。当他手执画笔时,他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那些他熟悉的人物和困扰着他们生存的问趣。确实,少伦亲身感受过了山区乡亲们缺水的焦虑、痛苦和对水的期待,他能饶有兴味地说出《水》构图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当中国正步入改革开放高潮、城市人们逐渐走向富裕的时刻,这位青年油画家用生动的画笔刻画穷乡僻壤的农民掘井取水的困难,这幅画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在《水》之后,少伦的另两幅作品《1931年2月7日夜·龙华》(1997年)和《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1999年)反映了他之后创作的两种趋向:选取革命历史题材和关注现实农村的变革。前一幅是为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创作的革命历史画,描写“左联”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等人被国民党杀害、壮烈牺牲的场面。王少伦在处理先烈们就义前一瞬间的情景时,在表现不屈不挠大的画面气势中,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避免了英雄人物形象概念化的处理手法。
取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作为作品题材的《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是一件语言质朴无华的佳作。安徽凤阳县的18户农民自发地试验生产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事件之所以激发起少伦的创作灵感,是因为他是结合他家乡的变化来理解这一事件的,也就是说,他既是画这一特定的事件,同时也是画自己的感受。画中人物形象取自他熟悉的农民,人物在明暗强烈对比的光线中聚会在一起,面对要做出在当时来说相当冒险的抉择,此时此刻不同经历和不同性格的人物,有微妙的心理反应。因为描绘的是室内灯光下的情景,画面色彩较为暗淡。乍一看,这幅画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细细观赏却是色调浑厚、丰富,有相当艺术格调的好画。
王少伦深知,对写实油画家来说,造型是必具的基本功,而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更是每个风格成熟的画家所必备的。看看少伦精心创作的素描、速写和人体油画稿,便可看出他是如何为追求运用结构与色彩的结合、深入表现客观对象,深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孜孜以求的。他把这些能力归纳为“基础”二宇。他十分重视形的塑造,细致、深入地研究如何达到高度的形似而又不停留于形似,最后忘形而得“意”,即以形写神。他很讲究画面的整体性,注意物象之间在空间的统一、和谐,黑白灰关系的统一和谐,发挥细节描绘在整体构图
中的作用又使其服从整体关系。他深有体会地说:“绘画要顾及表现手段的各个方面,比如线条、块面、明暗、体积、解剖、透视、冷暖、虚实、材料等,这些造型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深入细致地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娴熟运用,才能创造出好作品。”读他的画和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决不单纯地沉醉在绘画技巧中,他很关注作为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知识、修养和品德,关注艺术品的格调。他认为“真实、朴素是一切艺术作品应具有的品格,因为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他认真钻研西画经典,学习传统写意艺术原理,认真思考它们的同和异,努力在写实的油画中掺入中国传统写意的因素。关于后一点,王少伦认为,在这种尝试中,必须保持写实油画的特性:它坚实的体积感、丰富的色彩感和肌理效果。
王少伦的艺术激情主要来自他的社会责任感。他少时在乡村中接触过的父老乡亲,他们昔日苫难的生活和他们的理想、期待,伴随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在他的心中有永远的位置,在他的作品中,他们的形象不断出现,他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他不会忘记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予他帮助、教导和指点的师长们,从他的启蒙老师到后来助他向艺术高峰攀登的知名艺术家们。这些,都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催他奋进,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