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致远
艺术交流 VOL.01/2012|王少伦

   

收奶

暖阳

  我生长的农村给我留下了很多的记忆,爷爷的故事;父母为生活所困时的表情与劳作的身影;兄弟姐妹们的求学与奋斗;长大后所了解的有关国家与民族的兴衰等等,都是我的绘画要表现的题材。

  西方把反映社会生活现实、采用写实手法的艺术称为“社会写实主义”,也可称为“现实主义”,我的毕业创作《水》使我对现实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2001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看了意大利导演弗朗西斯科·莱西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很受震动,更使我有决心关注现实主义美术。

  2000年10月和2004年4月,我有机会到俄罗斯学习,博物馆里大师们的绘画作品让我激动。列宾、苏里科夫等的现实主义绘画力作使我感到不平静。在博物馆里是学习的好机会,伦勃朗,委拉斯贵支,德拉克罗瓦(有很大的现实主义成分),库尔贝,列宾,苏里科夫等,都是一面镜子照着自己,我不断的把大师们的作品进行比较,也会趁着没人的时候,偷偷地把自己的画和大师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反复揣摩。

  列宾和苏里科夫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两杆大旗,创造了俄罗斯不朽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作品的气势恢宏,人物形象描绘深刻,可与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等大师媲美。但列宾,苏里科夫等俄罗斯画家的作品总有不耐人回味的遗憾,艺术表现与艺术感染力相对不足,缺乏中国画讲究的笔墨与境界。伦勃朗把形、色、笔、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超出

  了他所处身的时代,为一种真具超越性的艺术家,一种真正具有永恒性的人性艺术家。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拉卓娃》,伦勃朗的《夜巡》,还有德拉克罗瓦的《希奥岛的屠杀》和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等与自己的《水》在题材上的差距不会太远,相距甚远的是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大师的作品前不断反思自己,同样是一幅肖像,所不具备的是把握不好形色笔与神的统一。越懂得与大师的差距,越想与大师接近。每次走出博物馆,浑身洋溢着绘画的冲动。

  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不管你是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具有什么样的天赋,受过怎样的教育,有多大的热情与追求,最后说话的是你的作品,无须解释和吹嘘的作品。然而好作品的出现,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更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心态。艺术家的心灵世界,爱好趣味会反映在自己的作品里,“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艺术家要注重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要记录自己的灵光闪现,要时常净化自己的心灵。艺术家要感悟人生,感悟的资料来源除了直接的生活经验,生活修养及其所从事的艺术门类的修养外,还要从传统,史书知识以及姊妹艺术中间接的获得。

  艺术家童年的印象和对故乡的情结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面貌,个人的阅历也会始终影响着自己,这些都能为创作提供源泉,增加活力。对传统和历史的了解,不会局限你的发展,不会让你在一些没有价值的已被解决的问题上耗费精力和时间,更会让你认识自己,确立自己的目标,忘掉名利的烦恼,让艺术更纯洁,更具有生命力。我看了莫伊什延科去世后献给列宾美术学院的近3000幅作品,满满的堆放在几间屋子里,让人不得不佩服艺术家旺盛的精力,执著的追求和超然的境界。尼古拉·菲申有很好的艺术天赋和绘画基础,早年创作了《菜娥》等很有影响的作品,可惜后来离开了属于他的土壤和天空,在美国画的肖像作品缺乏感染力,没有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

  美术学院的几年教学,更加体会到基础的重要,基础的训练是学习、掌握艺术规律,然后运用艺术规律进行创作。不能有很强的思想观念表达不出来,不能因为基础的薄弱而回天无力。以平常之心反省自己,鞭策自己,心静方能致远,才能创造出满意的作品。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