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的艺术家
艺术交流 VOL.03/2011|张志勇

   

  炼钢车间:“建萍你能不能绣炼钢的?”有个朋友拿着张照片问她。钢花飞溅、烈火熊熊,哪有刺绣绣过这个?但她决定试试。为此多次进入炼钢车间,了解工艺流程并熟悉人物神态,几个月后,这幅挑战刺绣艺术表现能力的作品送到炼钢厂,那些钢铁汉子被小女子用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雄壮场景深深震撼了。

   父亲:这是一幅突破以往苏绣“精、细、雅、洁”风格的创新之作。2007年,姚建萍与著名油画家罗中立签订书面授权协议,得到了《父亲》的苏绣权。对肌肉造型、色彩、绘画以及刺绣针法的多年潜心研究,姚建萍用飞针走线,让我们看到了父亲那大山一样皱纹深刻的脸庞,那混浊而又坚定的眼神,那粗糙似乎有些颤抖的大手,挂在父亲眉梢和鼻尖的晶莹的汗珠仿佛即将滚落。

   小天鹅:2008年5月22日,姚建萍早期花了三个月绣制而成的精品《小天鹅》举行慈善拍卖。姚建萍说:“看着两只小天鹅相互依偎相互爱护的情景,我就想到着灾区同胞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拍卖所得30万元,再加上姚建萍当场捐出的20万元,总计50万元爱心善款当天即献给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建设希望小学。

    双面绣金鱼是传统苏绣的代表作,以精细、雅洁、鲜活而驰名。运用不同的针法表现金鱼、水草的不同质感;用线极细,鱼尾部用以“微米”计算的细线绣制而成,将蝉纱似的金鱼尾巴表达得惟妙惟肖。画面中,一群形态各异、追逐嬉戏的金鱼被姚建萍的飞针走线刻画得生动活泼,充满了灵动的情趣。

江南小院,刺绣是一道别样的景致。

  30多年前吴中镇湖的一个农家8岁的农村女孩姚建萍从母亲手里接过那根细小的绣针开始了她的刺绣人生。刺绣,是当地农村的风俗习惯,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和母亲一样的绣娘,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是当地女孩子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在中国其他乡村地区,针线活都是女孩子少不了的经历,甚至成为一辈子的事情。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生活在苏绣的主要发源地镇湖的姚建萍,自幼在太湖边上玩耍,摸螺丝、拔芦笋,喝着清冽的太湖水,造就了她骨子里的灵气,六七岁时便能依照母亲和嫂子的手艺绣出娇滴滴的花朵。青春时期开始了走街串巷叩门求师。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普通绣娘,凭借她的飞针走线,把传统苏绣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她自己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