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当我们驻足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时,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们的决不仅仅只是精彩绝伦的体育比赛与优异的运动成绩,也不仅仅是城市在物质层面的快速发展,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人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和谐进步、对世界和平等更高层次理想的关注与实践。正是这些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价值,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危机。
早在古希腊奥运会时人的和谐发展便成为奥运会发展的主题。古希腊奥运会形成的以“和平友谊的精神”、“公平竞争的精神”、“追求人体健美的精神”和“奋进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系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思考,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文价值体系,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初期,在当时社会条件对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道德提出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其创始人顾拜旦就明确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最基本的目标: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他明确指出,体育与竞技的目标不是要造出健壮的“人形动物”,而是要培养和造就像古希腊人那样身心协调发展的、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在实践中,顾拜旦选择了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艺术相结合,以达到青年人身心均衡发展的目的,并以此回答了其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与解放的基本思考问题。
奥运人文价值分为个体、社会、国际社会三个层面
(一)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是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恩格斯亦曾指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包括他们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可见,马克思把人看作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只有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
关于体育竞技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还是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便成为了影响奥运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斯巴达与雅典在体育理念和实践上正是以此为分水岭的。尽管斯巴达人夺取了古代奥运会上最多的冠军,但是雅典人所建立的身心一致的体育哲学和教育思想却成为人类思想解放的源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从古奥运会遗产中得出了体育竞技应是身心和谐发展的结论,从而根本否定了世俗所认为的体育竞技只是“身”的一元文化的观念,并由此确定了新的竞技体育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正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奥林匹克圣火下,参加体育竞技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与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成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因此,通过竞技运动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核心内涵所在。
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其个人人文价值的重要途径。人们在衣、食、住、行、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全面发展,那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已经构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由此,奥林匹克运动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首先必须从改造生活方式入手。奥林匹克运动明确宣布“它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主义始终将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置于首要地位,特别注重发挥优秀选手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在奥林匹克竞技中胜出的“品技兼优”者的榜样作用实现对个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优秀奥运选手为一代又一代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激励着他们实现人生的超越。
(二)奥林匹克运动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集中体现为建设公平和谐的社会。
奥林匹克竞技是以竞争为前提的,但竞争又不是无序的和盲目的,所有的竞争都有严格的制度,所有参加者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项竞赛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评判标准,而且对场地、器材有统一的要求,使双方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技术、战术、体能、智慧及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这些方面均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人拥有平等权利的人文价值。综合来看,奥林匹克竞技赛场的实质就是人类对体育道德的追求和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美好理想的向往,它蕴含着人类以公正、平等、正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理想。
它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新闻媒介的传播,用公平、平等、自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去迎接社会生活的改革和变迁,它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得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通俗得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奥林匹克运动形成了一套与社会背景相匹配的实现其社会层面人文价值的途径。
在古希腊,通过公平比赛荣获冠军的勇士,会受到公众的尊敬,其名字会被镌刻在花岗岩石碑上,为后人永久传颂;而弄虚作假者的名字也会被公布于众,同样留在石碑上遗臭万年。古希腊奥运会正是通过这种朴素而充满精神意味的手段来实现其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同样,现代奥运会上,企图以不正当手段窃取荣誉者,也将受到众人唾弃直至严厉制裁。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不仅要靠道德的力量,还需要有严格的规范,所有相关人员都受一套被国际社会共同承认的“规则”的约束,包括《奥林匹克宪章》、竞技项目规则、竞赛规程、裁判法和其它有关文件,它们都具有法律的效力,是裁决比赛结果、仲裁纠纷事端、评价社会功利的基本根据。比如对违禁药物的监控,所有运动员一律平等,一旦在药检中发现违禁成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按规定受到惩罚。又如,体操、跳水等比赛项目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值为运动员最终得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个别裁判不公正的偏袒或恶意的打压,尽力保证了公平。当然,公正、平等是相对的,保障公平的规则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奥林匹克的规范体系也不例外。
(三)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国际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并不仅限于促进参与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它还对人类总体社会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进行着更积极的思考。在国际社会层面,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具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因为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人们便可以自由地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不分肤色、种族、贫富、宗教信仰,在统一的规则下,紧张激烈而又公正友好地竞争,这种大规模的群众互相接触、互相了解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理解与沟通环境。当然,人类社会的和平不是一个奥林匹克运动所能维护的。和平的实现,离不开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是向往和平、追求美好生活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奥林匹克运动试图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立起友谊,来促进世界和平,减少国际间争端和战争威胁。
通过4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形式,使全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运动员荟萃一堂,相互交流,增进友谊,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建立国际间的友善关系,发展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发达的通讯网络高速度、大容量地把全世界联系起来,同时,物质生活的优越,电脑机房的狭小,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隔离,造成人的孤独心态,而这更需要人们用联络交往来弥补,奥运会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这些需要。
奥运人文价值各个层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由于价值主体与关注内容的不同,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社会层面人文价值、国际社会层面人文价值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主体是“个人”,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参与者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完整人格与品质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社会层面人文价值的主体是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地域范围和历史条件下所存在的社会,关注的是在特定民族、国家、群体范围内的社会公平和谐发展问题。奥林匹克运动国际社会层面人文价值的主体是“国际社会”,它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世界,是一个超越了特定社会的概念,关注的是世界和平与美好。
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体系各层面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说明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同时,人的发展也受到历史中形成的物质文化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实现为其社会层面人文价值和国际社会层面人文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实现的程度越高,其社会层面人文价值和国际社会层面人文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同时受其社会层面人文价值及国际社会层面人文价值的制约,其社会层面人文价值和国际社会层面人文价值实现的程度越高,它为个人层面人文价值实现创造的各种社会背景条件也越丰富,提供的发展空间也越广阔。正是在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达到了总体的飞跃。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手段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文化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崇高的目标和其实现目标的手段,使它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人文价值。这种人文价值体现在个体、社会和国际社会3个层面上,这种价值结构的逻辑关系建立在从微观到宏观,由个体到社会的相互作用上。它力图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挖掘和展示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涉及到人身、心、群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公平和谐,国际间的团结、友谊等众多领域,其阶级平等、性别平等、竞争平等、种族平等、国家平等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并呈现出与自然和谐、与政治互通、与经济互动、多元文化初步交融的态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为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与内涵研究》项目负责人、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