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殷:银幕为奥运欢呼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04    作者:任殷    来源:中国艺术报

    正当举国上下喜迎北京奥运,共同营造人文奥运氛围的时刻,中国电影人创作生产了一系列与奥运相关的影片,在银幕上燃起了一道圣火的绚丽风景。

    大型纪录片《加油中国》挖掘、汇集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其中许多是鲜为人知的影像资料,编辑成一部穿梭于中国百年奥运历史的文献纪录片。纪录片以中国人情系奥运为基调,生动地追忆了中国人民对体育精神、对奥运事业的不懈追求。影片展现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洛杉矶奥运赛场上拼搏的情景以及张丹、叶乔波拼力克服伤痛冲刺纪录的身姿、李宁洒脱矫健的体操表演、徐寅生等乒乓球运动员的奋战、中国女排的拼搏、刘翔奔跑的雄姿……直至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和热烈的场面,被凝固在胶片上。影片以宏观的视野,真实生动地表现出今日中国的崛起和繁荣。《加油中国》是应时而作,但不是应景之作。它的生命力在于中国人永不熄灭的爱国豪情和关注人类进步的情怀。

    小成本制作的《买买提的2008》是一部体育题材的儿童片。影片编导怀着一腔平民情怀,运用简练、质朴的手法讲述了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村庄里,一群维吾尔族儿童踢足球的故事。12个孩子痴迷足球,他们把国内外体育明星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外号。尽管来自县文体局的买买提不会踢足球,可他用“小足球队争得县级比赛冠军就可以去北京看奥运会”这个善意的谎言,组织起了足球队。孩子们踊跃参加,连小女孩也不示弱。他们在胡杨林里的沙土地上踢得真来劲儿!12个孩子个个不怕困难,第一次比赛输了球也不气馁。看奥运会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奋力追求的目标。孩子们的向往和努力居然把小村庄原本涣散的人心凝聚了起来,大人们看孩子们踢球,为他们加油呐喊;孩子们争夺冠军的劲头也成为村长组织村民合力打井的精神动力。到北京看奥运会成了全村人的梦想。这个充满童趣、有着新疆地域风情的故事,生动地唱响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尤为可贵的是,影片的导演、演员都是少数民族,他们为奥运加油的行动,绘画出民族团结、全民迎奥运的生动图景。

    在中国体育史甚至国际奥运史上,都不能忽视第一个代表中国敲开奥运大门的短跑运动员刘长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就是以刘长春为主人公的传记性体育电影。影片的编剧王兴东、导演侯咏以饱满的激情将刘长春的体育人生呈现在银幕上,引领着当代中国人去重温中华民族参与奥运的伟大历程和长久期盼的梦想。这是一份中国电影人献给北京奥运会的厚礼。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围绕刘长春1932年赴美参加奥运会的真实经历,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创造,结构起跌宕起伏的情节:从力争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到乘船赴美,再到参加奥运比赛,情节环绕着人物命运展开,通过矛盾冲突展现出刘长春的精神面貌。

    1931年,中国东北沦为伪满洲国,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抗日学生被镇压,东北大学被关闭。身为东北大学学生的刘长春是田径赛场上的健儿,屡次刷新国内百米纪录。他有短跑的天赋,“真想变成马,永远跑下去”,更想跑出国门去奥运赛场上一试高低。但是,当日本人要他代表伪满洲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时,刘长春断然拒绝。他逃出大连,冒着关东军一路追杀的危险,逃到北京,几经周折,得到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的资助。刘长春终于和教练登上了开往洛杉矶的轮船。

    刘长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人物的架势,他只是用运动员应有的行为表达着为国出征的信念。悬挂在船舱里“单刀赴会”的画恰是他的心境。他争分夺秒地在甲板上训练,在大雨中奔跑,为训练和教练争吵……他万分焦急,惟恐错过奥运会开幕式。当暴风雨阻挡轮船航行时,刘长春用自己短跑的实力,使跟他打赌的美国人甘愿认输,同意改道起航。这个段落画面饱满、节奏紧张,充分凸显了刘长春的坚定意志。经过23天的海上漂泊,刘长春终于赶到了洛杉矶。

    影片的高潮落在洛杉矶奥运赛场。当银幕上出现刘长春一人举着国旗步入会场的画面时,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时刻!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中国人终于敲开了奥运会的大门。可以想见,孤独一人的刘长春定会使今天的观众感慨万千。但无论刘长春如何勇敢,如何执着,没有国家的强盛,怎会有个人的荣誉,怎会有今天的体育盛事?影片结尾时,刘长春顽强地喊出:“我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澎湃激情推向了高潮。

    不断临近的北京奥运会活跃了体育题材影片的创作。《隐形的翅膀》、《少林四小龙》、《闪光的羽毛》、《大厨小兵》等影片涉及到体育竞技的多个门类,儿童片、传记片、励志片、真人真事情节片等多种元素相结合丰富了影片的类型,体育动作的视觉特点又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效果。正是通过展示青春、力量、意志,从不同侧面赞颂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体育题材影片有力地促进了主旋律影片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