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振民同志的工作报告,由于许多事情曾参与其中,他的文字和语言便常常转化为活生生的人和事,有一种字里行间皆有风景的感觉。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文联和陕西联合举办了《黄河颂》大型演出,于壶口瀑布现场千人齐唱《黄河大合唱》。这是有“合唱”以来60余年第一次。冼星海的音符载着永存的激情在飞瀑中跳荡,光未然的歌词重现着那些如火如荼的岁月。年逾七十的西安音乐学院前院长刘大冬教授在烈日下连续排练多日,老伴带着内衣,汗湿了便换。半年后,刘先生辞世,这场演出成了他指挥生涯的绝笔。郭兰英大姐热情要求上台,说我不是来当观众的,我要唱。中国文联的同志在整个筹备时间里,和我们一起辛苦。
第五届国际民间艺术节,西安是一个分会场。那天2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艺术家要到西安翻译学院为3万名师生露天演出。下午下起了大雨,傍晚仍不见停,军心有些动摇。中国文联的同志果断决定“下刀子也要演”,于是一个小时内,舞台上搭起了天棚,3万件雨衣发到每位学生手里。老天被感动了,演出开始后十来分钟,骤雨初歇,全场欢呼。当天深夜,好几个国家的演员用“伊妹儿”给欧美非各国媒体发消息,说这是他们一生中规模最大、感动最深的一次演出。
我当过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评委,也受邀给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讨班授课。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在一起切磋研究,多姿多彩的艺术理性与艺术感受在自如的交流中圆融无碍地融汇,显出了文联“联”的优势。
我陪同过《中国艺术报》记者组“重走延安路”的采访活动。李总带着三四个青年记者,短短半个月里竟然写了、组了近40个版面,社会影响极好,受到中国文联和陕西省领导的赞扬。记得我借用一副对联的下句戏夸他们:“这几个角色,真是可家可国可天下!”
去年,中国文联“走进新农村”活动到山东肥城采风,我们把节目和书画作品送到农村,也亲自感受了中国农村走向市场、走向科学、走向小康的新面貌。在京西八大处的“三项学习教育班”又听过常香玉等艺术家的事迹介绍,得到了德与艺的营养……
就这样,听着报告,脑子里回放了一部有章有节、可圈可点的纪录片。——11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