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7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襄樊市委市政府承办的2010中国·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在湖北省襄樊市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以及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苏晓云,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副省长张通、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襄樊市委书记唐良智、市长李新华,航天英雄聂海胜等出席开幕式。
李金华宣布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
张通、唐良智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李新华主持。
活动期间,襄樊市政府、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襄樊学院、襄樊市社科联、襄樊市诸葛亮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七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余人相聚隆中山下,带来了他们关于三国文化和诸葛亮文化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
诸葛亮文化节创办于1993年,此前已举办3届。本届文化节期间,先后举办全国诸葛亮后裔寻根隆中弘德会、襄樊百万学子齐诵《诫子书》活动、“隆中对”文化旅游论坛、中国·襄樊国际米芾书画会等17项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张志勇)
让三国文化活起来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三国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伟大精神,荟萃了数千年中国人的生命智慧,给予了一代代中国人无数的生存经验和哲理思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断为社会和民族的进步提供进取的原动力。
人类历史表明,每一个民族都在各自独立的地域环境中孕育和创造了各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都在自己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了相应的文化,又因地域地理不同、气候环境不同、民俗风情不同而打上各具特色的文化烙印。处于南北呼应、承东启西位置的襄樊,因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而形成的三国文化,不仅对襄樊,而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民间智慧的形成和演进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城市是有历史的,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演进特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生命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保护城市的精神传承,保护城市文化生命的完整性。三国文化作为襄樊文化遗产的标志,蕴含的精神是丰富的,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就如同政治家可以读出治国韬略,军事家可以学到兵法,商人可以学到精明,学者可以洞悉历史,弱者可以得到力量,勇者可以涵聚雄风……这是一种在任何时代都有借鉴意义的文化现象。读《三国》如入名山,不会空手而返;到襄樊如旅胜地,必定满载而归。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其发生、发展以及兴衰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些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死去和湮灭。要使一座城市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不断张扬它自己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数千年的三国文化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智慧的宝库,延续着襄樊的人文生命,延续着襄樊的历史感,这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内在追求。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和创新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当代地位。襄樊市以保护传承三国文化为己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弘扬三国文化,对三国文化不断挖掘、研究、整理并不断作出新的诠释,这就使得三国文化在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建设的优势,作为襄樊当代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三国文化在当代活起来,以重振三国文化重要发生地的历史威名,续写更加灿烂的精神文明篇章。
走进襄樊 感受三国
襄樊市诸葛亮研究会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在中华大地上处于南北呼应、承东启西的位置。襄樊城区依山傍水,东有孟浩然隐居的鹿门山相依,南有李白、杜甫、王维登临赋诗的岘山、羊祜山、琵琶山等群山拥抱,西有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山相伴,20余座山峰连绵起伏,层峦叠嶂。汉江穿城而过,把襄樊分成襄阳、樊城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过”之说。
襄樊市现辖襄阳、襄城、樊城3个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三个开发区及枣阳市、老河口市、宜城市、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800多年的建城史上,襄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襄樊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名人辈出,诸如卞和、伍子胥、宋玉、刘秀、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王粲、羊祜、习凿齿、萧统、张柬之、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米芾……如灿烂的明星闪耀在襄樊历史的天空。他们或为帝王将相,或为文人墨客,他们的事迹和作品,在襄樊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三国文化是其鲜明的特色。
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生地
从史料看,三国鼎立格局始于刘备三顾茅庐,听取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谋略;西晋灭吴,重新统一全国,则定策于先后镇守襄阳的羊祜、杜预。所以有学者认为,历史上的三国始于襄樊亦终于襄樊。襄樊是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生地。
第一,东汉末年,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及人才高地。刘表任荆州牧,将州治由汉寿迁至襄阳,襄阳由县级治所一跃成为一级政区州治所,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四省部分地区。北方战乱,中原士族纷纷迁入荆州,大批学者涌入,使襄阳在短时期内形成一个庞大的学术群体,这就是著名的“荆州学派”。这个学派培养了大批人才,分别加入魏蜀吴集团,在三国纷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发生在襄阳的几次重大事件,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隆中对”的出现,策动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二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震动了曹魏集团,并因其失败,改变了三分格局;三是晋代魏后,晋武帝将襄阳确定为灭吴的策源地,首先派羊祜出镇襄阳,作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病逝后,杜预接替羊祜驻守襄阳,公元280年,杜预由襄阳率大军顺江而下,一举灭吴。
第三,襄樊是三国史实及三国故事的频发地。《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0余回故事发生在襄樊。孙坚与刘表争夺襄阳并被乱箭射死的历史发生在襄阳城南七里的凤林关;曹操率大军南下,不费一兵一卒占领襄阳,在汉水之滨设宴,召集建安七子以汉水女神为题吟诗作赋;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斩杀庞德,活捉于禁。其间还发生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刘备投靠刘表,游历城南岘山,有濯笔池遗址和马跃檀溪遗址;刘表任荆州牧19年,在襄阳有学业堂、呼鹰台、刘表墓等遗址;王粲投刘表,在襄阳15年,有万山王粲宅、井遗址;关羽败走麦城后,在临沮被吴军所杀,此地在南漳县临沮故址。羊祜镇守襄阳十年,爱民如子,襄阳百姓在襄阳城南岘山立堕泪碑以表纪念。杜预镇守襄阳七年,好留身后名,在襄阳岘山和万山各沉一碑,传为佳话。
第四,一代名相诸葛亮从13岁至27岁在襄阳成才,从襄阳隆中走向历史舞台。公元193年,13岁的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躲避北方战乱,由山东来到襄阳投靠刘表(公元195年)。和诸葛亮一起来的大姐,嫁给了襄阳豪族蒯祺,二姐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最初在城南学业堂读书,以后又拜庞德公为师,在庞德公那里认识了司马徽。通过两位老师,诸葛亮又认识了庞统。17岁那年,叔父诸葛玄在南昌遇害后,诸葛亮选择了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为自己的耕读之地。当时隆中虽然离襄阳很近,但是在行政区划上归南阳郡的邓县管辖。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耕读期间,诸葛亮又结交了好友徐庶、崔州平、石韬、孟建、马良等人,襄阳名士黄承彦将女儿黄月英许配诸葛亮为妻。公元207年,刘备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诸葛亮以隆中对策答之,被刘备延请出山。
三国文化在襄樊影响深远
西晋时期,为了纪念诸葛亮在隆中的躬耕生活,在其去世60年后,隆中修复了诸葛亮故宅。在此基础上,隆中的建筑规模逐步扩大,历代修有武侯祠、三顾堂、草庐等,并发展到明清时期的12景:草庐亭、隆中书院、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老龙洞、抱膝亭、梁父岩、半月溪、三顾堂、武侯祠、野云庵。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所建,只有草庐遗址附近的水井为三国时遗物。
传说中的三国遗迹在襄樊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①关羽读书台,在南漳县春秋寨;②关羽收周仓之地,在南漳县卧牛寨;③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地水镜庄;④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其庙在南漳县城关镇;⑤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故里,在襄阳城西黄家湾;⑥樊城山陕会馆关公庙。
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民间传说,在襄阳流传甚广。近十年来,当地文化工作者收集、整理三国民间传说300余篇,版本有《隆中的传说故事》《三国故事》《诸葛亮传说》《诸葛亮与隆中》等。三国戏剧在襄樊戏坛上久演不衰,目前搜集整理越调三国戏33个剧目,汉戏36个剧目。
为了弘扬三国和诸葛亮文化,襄樊市人民政府先后在1993年、2002年、2003年、2010年举办四届诸葛亮文化节,2007年还举办了诸葛亮出山1800年纪念活动。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十五,襄樊数万群众集聚在汉水两岸施放孔明灯,其场面蔚为壮观。
文化保护工作逐步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襄樊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襄樊市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以此为契机,始终坚持贯彻“保护为主”的方针,制定了《襄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促进了名城的保护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襄樊举办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会议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全面开展了市区内文物古建筑抢救、修复及古城传统风貌的保护工作,同时启动了一大批名城建设项目。1993年,在原有基础上修复了纪念王粲的仲宣楼;2002年,斥资修建了诸葛亮广场,广场中诸葛亮立像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诸葛亮铜像;2003年,修复了祭祀关公的山陕会馆关公庙;2007年,以“荆州古治”为龙头的三国文化街建成。
此外,清华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正在着手对襄阳古城、岘山、鹿门山、古隆中、习家池、马跃檀溪文化遗址公园、万山(三国遗址)公园、凤林关等景区、景点进行论证和规划,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1983年,在襄樊市的倡导下,成立了由四川成都、陕西汉中及襄樊组成的全国诸葛亮研究会。该研究会目前已发展到甘肃天水、山东临沂、浙江兰溪、河南南阳、陕西宝鸡等10余个城市,召开年会及研讨会17次,编辑出版论文集15部。襄樊承办5次,出版论文集4部,学术专刊1期。通过理论研究,形成了近百人的研究队伍。自1983年以来,出版三国及诸葛亮研究著作21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襄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发挥优势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10余部关于三国和诸葛亮的民间传说集。襄樊市诸葛亮研究会和襄樊学院、襄樊市电信局共同开发了全国第一家网上三国网站。襄樊学院成立了三国文化研究中心,聘请了国内著名学者梁满仓、杨德炳、黄惠贤、谭良啸、余鹏飞、刘克勤等为研究员,一大批研究成果正在形成。
襄樊学院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介绍
襄樊学院三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88年,原襄阳师专就成立了地方史研究室,在唐长孺、黄惠贤、上田草苗、牟发松、夏日新等学者的支持下,着手襄樊地方史文化研究。1998年,襄樊学院组建成立,学校设立“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集中学校图书馆的三国书籍,并有计划地引进专职研究人员,开展系统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2010年9月25日,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在襄樊学院正式成立。结合襄樊学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基地三国历史文化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是:
其一,确定三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位。其二,魏蜀吴所处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的不同与其不同发展道路的关系。其三,三国政治制度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研究。其四,从东夷、西戎与南蛮、北狄到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兴起到建国以至走向融合过程中三国所起的作用。其五,蜀、吴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的影响。其六,三国时期的文学与文化研究。
此外,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项目《校补〈汉晋春秋〉》均按计划进行。以三国人物论、艺术论、虚实论、应用论、文化论、遗址论6个课题为内容的《三国演义》研究丛书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方案。
隆中山下话三国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牟发松《标榜风流 远明管乐——略论诸葛亮的名士风范》:羽扇、纶巾、鹤氅,再加上行军作战时乘坐的“素舆”,是诸葛亮的招牌行头。这并不全是小说家的艺术虚构,一定程度上是有文献可证的。这一形象,即是汉魏之际的名士形象。诸葛亮隐耕咏歌,“抱膝长啸”的举止,又不禁使我们想起其后两晋名士的风度。管仲之相齐桓公,乐毅受遇燕昭王被任以上将军,都是因君王求贤若渴、竭尽礼尊而后出。诸葛亮自比管乐,即是希望有齐桓公、燕昭王那样的君王,使贤尽其才,充分实现其政治抱负。管仲虽以法家著称,但《管子》中体现的施政思想,颇与《老子》同调。乐毅一族亦以黄老之术为家学。管仲相齐的富国之术,重农不轻商,诸葛亮治蜀的方略与其不无关联。在两晋名士看来,诸葛亮不仅是儒家的圣人,更是道家的圣人。
山东省沂南县文联副主席高军《诸葛亮法治实践中的人性化因素浅析》:诸葛亮的一生是在混乱和分裂中度过的,他深深懂得实行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诸葛亮在厉行法治的实践中,不是一味地严刑峻法,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流露出一些人性化因素,这对于他政治上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厉行法治中注重人性关怀,其文化的归宿是把生命的意义作为真正的核心,值得充分肯定。但把握不好就变成了人情化操作,诸葛亮的法治实践也出现了法外特权。在目前法律界推广宽严相济法律政策的情况下,认真研究诸葛亮的法治思想和法治实践,总结其中的得失,能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湖北十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郭鹏《试析诸葛亮文化现象的人生启示》:对正史、野史、传说中的诸葛亮形象进行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一些启示:其一,全面了解形势,选对行为方向,坚定不移,才能取得胜利;其二,在权力、利益的诱惑面前,要把握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有非分之想,才不会导致人生的惨败;其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勤谨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结果;其五,行事谨慎、稳当,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输得太惨;其六,善于学习,才能增长智慧;其七,谦恭待人,才会得到众人的支持与帮助;其八,领导者处事公允,才能凝聚团队精神;其九,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者受人尊敬,放纵任为、贪名逐利者难逃灭顶之灾。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教授梁中效《襄阳在三国文化史上的战略地位》:襄阳是沟通关中、中原、荆襄三大经济文化区的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群雄并起的三国大舞台上格外引人注目。襄阳是三分源头的战略思想库,造就了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战略设计师;襄阳是三分天下的战略支撑点,是三分天下的起点与支点,是天下归一的圆满点与终点。襄阳是三国文化的战略策源地,是汉末的文化中心,孕育出独特的荆州学派,造就了叱咤风云的人才团队,在三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辉煌壮美的一页。三国因襄阳而起,襄阳凭三国而名。襄樊应全方位地保护开发三国文化遗产,使三国文化成为城市发展之魂、城市文脉之根。
浙江兰溪诸葛亮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国平《诸葛村人居环境的风水文化》:浙江兰溪诸葛亮村历经700多年风雨沧桑,村落布局未有多大改变,一直保持着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更在于其居住环境、村落布局、建筑形制、风水结构的神秘奇特。自古以来,中国农村非常重视人居环境的选择,造房、建村非常讲究地形、地势、山、水、风、气,采取人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堪舆风水元素在诸葛村落设计布局的理念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风水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建村造房选址都极注重自然环境与居住地域的协调统一,以利人居的舒适、顺畅,同时力求因地制宜,凸显个性,形成特色。研究诸葛村人居环境的风水文化,有助于揭秘释疑,加深理解诸葛后裔家族文化的特殊内涵。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我观新版<三国>得与失》:新版《三国》电视剧有得有失,创作者以历史为题材,并参照《三国演义》,重新消化,获得了比较大的自由空间,但也存在“大气不足,小见略多”的问题,表现在:对历史的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不够恰当;情节设计,有时过分追求新奇,随意性较强;时代概念、事件的时间概念、人物年龄关系不准确;对话不准确、不精炼之处颇多。名著改编怎样达到史诗品格?怎样把握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怎样处理情节编织中好看与耐看的关系?这都值得深思。
古城新影
古隆中:位于湖北襄阳以西13公里西山环拱之中。《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于此,抱膝高吟、躬耕陇亩达10年之久。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明代已经形成了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等“隆中十景”。
仲宣楼:“楚天四大名楼”之一。位于襄阳东南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在襄阳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愤懑化为《登楼赋》这一千古绝唱。襄阳仲宣楼原建筑已毁,1993年于原址上恢复,双屋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
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约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一处古代私家园林。东汉初,襄阳侯习郁在此营造府第,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之法,在白马山下筑长60步、宽40步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池中筑钓台,地侧建馆舍,列植松竹,作为游宴之所。西晋永嘉年间,山简镇守襄阳,常在此饮宴,取汉初郦食其自号“高阳酒徒”之意,改名为高阳池馆。东晋时,习郁的后人习凿齿读书于此,并在附近的谷隐寺著成《汉晋春秋》一书,使此池益负盛名。
米公祠:位于樊城西南的汉水之滨,为纪念宋代书画家米芾而修建,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米芾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号鹿门居士,又称襄阳漫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自清康熙三十二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再建。米公祠于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水镜庄:位于襄樊市南漳县城南,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隐居地,因司马徽雅号“水镜先生”而得名。公元206年,刘备襄阳遇难,马跃檀溪来到水镜庄,司马徽向他推荐“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引出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可称三国文化源头之一。现存汉时珍贵文物10余件,诗文近100篇,碑刻50块,名人字画100幅,对联50幅,最早诗文距今近1000年。著名景点有草庐、水镜遗址、司马徽故事碑廊、水镜祠、文笔峰、玉屏飞瀑等。
昭明台:昭明太子萧统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公元531年,萧统病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由于他仁爱、性孝,襄阳人为了纪念他,在襄阳城中建此“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原名“文选楼”,唐代改称“山南东道楼”,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抗日战争期间,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73年夏因久雨塌陷而毁。1993年于原址重建,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
襄阳古城:雄踞汉水中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所看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于此,始为军政重邑,至今已2800多年。全城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池,与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6座城门,图为俯瞰汉江的北门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