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盐湖区上王乡中心校的孩子们在学习新农村少儿舞蹈。叶进/摄
陕西省安塞县王家湾乡东也村,一个分散着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每户人家相隔几百米,四周都是大山,车子开不进来。在山坡上凿几个窑洞,在洞前开辟一片菜园,这就是贾容容和贾丽丽的父辈们相守一生的家。每家的窑洞里都通了电,供上了自来水,有了彩色电视,电视能收40多个频道,贾容容和贾丽丽的父辈们很满足,他们知晓包括北京奥运会在内的世界每天的变化。正因如此,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拥有一个不同于他们的人生。
2008年7月,中国舞协舞蹈培训学校金牌教师白雪被派到这里,在贾容容和贾丽丽就读的东也村祥瑞希望小学开展“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免费授课培训工作。小学占地600多平方米,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兼卫生所,校长和老师由一个人兼任,教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11个孩子。这批从来没有走出过山沟的5到13岁的孩子,从来没梦想过自己有一天竟然可以像电视上那样舞蹈。27岁的白雪,就是来完成这个使命:她用行动告诉贾容容和贾丽丽这群孩子,你们应该舞蹈,你们也能够舞蹈!我来教你们!为了你们的未来,这是你们应该拥有的一项素质教育。
白雪的行动不是偶然,而是已经开展了5年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一个缩影。由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中国舞协承办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自2006年在京启动以来,已将舞蹈素质教育的种子撒到了全国广大农村的各个角落,完成160个培训班5000多个小时的培训,让5910名农村教师接受了舞蹈培训与学习,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千万名农村少年儿童因此受益。
给农村儿童接触美的机会
几年前,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偶然经过清华大学,在门口看到一群大学生,他从那几个大学生走路的状态和气质,一眼就分辨出哪个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哪个是来自城市的孩子。这个平常的现象却突然引起了冯双白的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呢?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靠埋头苦读来提升,但从小培养的艺术素质却不能靠短期的弥补所达到。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舞协在‘送欢乐、下基层’、‘小荷风采’等大型活动中,经常走进乡村。我们发现,当城里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各种艺术素质教育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却几乎不知道什么是少儿舞蹈!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成就辉煌的30多年,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尚不能完全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素质教育。作为创造和传播真善美的舞蹈艺术工作者,究竟能为农村的孩子做一点什么实事?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产生的最初动机。”
冯双白的观察和思考,触及的是当前农村少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生活着亿万少年儿童,他们不仅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艺术素质教育的不足,却无疑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缺失。“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天性活泼、能歌善舞;他们与城市儿童一样有享受艺术素质教育的权利,我们要把改革开放成果尤其是文化成果的共享落到实处,把缩小城乡文化差别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应该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农村和城市一样,不能也绝不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美育缺失。”说到这里,冯双白总结了一句:“‘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就是要让农村的孩子多一个机会,一个快乐舞蹈、享受舞蹈、接触美丽和梦想的机会。”
两年调研,一套教材
到农村去,教农村孩子学习舞蹈,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需要面对。
“什么样的舞蹈适合农村孩子?什么样的舞蹈适合农村生活环境?很多乡村没有专门的舞蹈场地,没有把杆,没有练功房和大镜子,没有专业舞蹈老师,没有专门的舞蹈美育课时,可以说,对于舞蹈工作者而言,这差不多是一片空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老师去了究竟可以教什么?”中国舞协舞蹈培训学校常务副校长朱显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了死功夫。2006年11月,他带领舞蹈教师一行10人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进行了新农村少儿舞蹈教材编创的第一次调研,连续走访安塞县第一小学、建华镇中心小学、王尧李家沟小学等基层小学的80余名教师和300多名小学生,举行4次座谈会,与当地教师详细研讨农村素质教育的问题。
最终,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编创,通过对近300名农村教师和3000名学生实施试验教学,中国舞协制定推出了一套真正适合农村孩子的舞蹈美育教材。这套教材可以说是舞蹈艺术教育的一枚“奇果”。它不需要专门的舞蹈教室,在室外田野空地亦可;不需要专业的舞蹈教师,经过培训的音乐、体育教师均可胜任;不需要长期脱产培训,只需30小时的短期培训,老师即可掌握并传授农村孩子。教材编排简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生活特点,以训练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和舞蹈美感为目的,倡导童真、童趣和“快乐舞蹈”的艺术理念。教材推出后,受到了农村教师和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
坚持不收一分钱
“像白雪这样能深入乡村进行舞蹈教学的专业教师毕竟只有十几个人,要让舞蹈艺术惠及全国农村孩子,光靠他们十几个人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这个工程的实施方案,就是在我们的老师直接和孩子们接触的同时,积极开展培训农村基层舞蹈教师的工作,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师就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师,没有音乐教师就培训体育教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然后通过他们把舞蹈传授到尽可能多的孩子身上。”朱显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5年来的具体工作方法。
中国舞协舞蹈培训学校教师金山的一段话,则形象地描述了教师培训的具体情况:“参加培训的老师很多来自偏远山区。因为农村的师资匮乏,很多老师身兼数职,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数学老师,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任何舞蹈基础,摆在我面前最大的困难,不仅是他们肢体动作不协调,连简单的节奏训练也成问题,而且还有心理上的羞涩和不自信。我不断地鼓励他们,委婉地纠正他们的动作,每天6小时高强度训练使他们的体能达到了极限,但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更多的是兴奋和快乐,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学会了,回去就能教给孩子。”
就这样,在全国许多偏远贫困地区,都留下了中国舞协舞蹈教师的身影。冯双白说:“我们每一个培训班不收取任何费用,每一个授课教师的支出费用全部由中国舞协承担,每一个接受培训的农村教师免费获得中国舞协颁发的证书和全套教学资料。这是一项真正惠民的公益工程。中国舞协不是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雄厚的资金背景,能够利用的就是人才资源和奉献社会的热情,但是不管多么困难,我们坚持不收一分钱,不给农村增加一丝一毫的负担。”
为农村办了件大好事
“农村的孩子究竟有多喜欢艺术,多喜欢舞蹈,你只有去了才能真正体验到。”先后深入陕西、贵州、河北、重庆等地10余个乡村开展培训的白雪这样说。在王家湾的窑洞里,白雪利用暑假时间手把手地教孩子跳舞,《我爱洗澡》让孩子学会讲卫生,《花与蝴蝶》让孩子懂得美,《小路》让孩子更爱学习……只要舞蹈老师在,孩子们就舍不得离开。有的孩子一空下来时就拉着老师的手亲,有的孩子每天坚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来学,有的孩子把家里的苹果、鸡蛋拿来硬要送给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孩子们对舞蹈渴求的眼神。孩子们每天学完了都会回家跳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舞蹈给了孩子们憧憬,也给了孩子的父辈们憧憬。”白雪说。
在山西运城上王乡小学,听说北京的老师要来教孩子们舞蹈,连家长们都特别兴奋。十里八乡的村民一吃完晚饭就围在学校的操场周围看孩子们排练舞蹈,因为怕影响孩子们跳舞,大家都站在远处,但看得非常认真。“谁说俺农村人就不需要舞蹈了?过去说农民没有知识就是文盲,现在农民不仅需要文化知识,更要全方位发展。特别是农村娃,从小就应该给他们这种接触艺术的机会。”上王乡郭村村支书李明堂激动地说,“你们这个工程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
从云南石林到吉林延边,从新疆克拉玛依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孩子们欢乐的笑声,都能看到家长们欣慰的面容,也都能想象到白雪、金山这一群年轻的舞蹈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老师为孩子们对梦想的追求而感动,孩子和家长则为老师青春无悔的付出而感动,彼此的感动和辛勤的汗水,让舞蹈艺术素质教育在广阔的农村开始深深扎下了根。
我想跳着舞去上学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摄影师林毅的相机里,存储了一个学习“新农村少儿舞蹈”的农村孩子的照片,那充满自信和欢乐的脸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名叫赵春雨的女孩,家在陕西安塞。她的老师刘晓玲告诉记者,赵春雨刚到他们班时性格特别内向,学习也不是很好,但学会舞蹈后就变得非常活跃,民歌随口就能大方地唱出来,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刘晓玲认为,孩子们在舞蹈中得到快乐,增强自信,这些变化是最可喜的,也是农村的孩子最需要的。“我可以像电视里的孩子那样跳舞,可以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跳舞!”“我想跳着舞去上学,我想跳着舞回到家,我想跳个好看的舞给爸爸妈妈!”……这些看似单纯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实际上对一个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白雪说:“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有自信了,刚开始还有些扭捏,很快就放开了。而且农村孩子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笨,他们越学越灵。”每次上课前,白雪都要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并且要大声宣布:“我是最棒的!”
为了进一步给农村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等有关单位在推进“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同时,又分别举办了多项相关活动。2009年7月,“向祖国汇报——新农村少儿舞蹈展演”在京举办。来自新疆、青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名农村孩子齐聚北京,登上了舞台。2010年8月,“走进北京,走进中国文艺家之家——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民族舞蹈交流展演”在京举办。来自西藏、贵州、云南、内蒙古、延边等地基层县乡的8支农村少儿舞蹈队,分别表演了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纳西族、朝鲜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中国舞协还组织来京的孩子们参观“鸟巢”、“水立方”,看升国旗,爬长城,进行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舞蹈,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他们那自信满足的笑脸和活泼开心的动作,也展现了新农村少年儿童的艺术风采。
舞蹈美育连着祖国的未来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在广大农村孩子中间催生了舞蹈热,也受到了各地宣传、文化、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广泛好评和积极响应。2008年,陕西安塞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成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同年,重庆彭水县召开了“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专题部署会,一年后全县“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幼教受训率达100%,村小教师受训率达50%,县教委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各校年度素质教育考核的硬性指标。也是这一年,江苏东海县委、县政府下发“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实施方案通知,明确要求逐步将“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内容纳入当地小学课程。
与此同时,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文化部社文图司、教育部艺教委和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先后以不同方式参与进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给予高度关注,“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以它积极务实的态度和面向未来的眼光,正在全社会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舞蹈家协会正是本着这一原则,希望能为新农村建设做一些实事。”冯双白表示,中国舞协今后会继续组织全国性“新农村少儿舞蹈展演暨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和省、市展演,给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努力把“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效应不断延续和增强。他说:“对农村少年儿童来说,不仅需要‘有学上’,更需要‘上好学’,艺术素质教育是‘上好学’中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舞蹈美育又是艺术素质教育中微小的一个元素,但是我们今天重视每一个小元素,就解决了长远未来中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