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盛京,并非源自盛京
栏目:看展览
作者:本报记者 陈思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沈阳博物院130余件(套)馆藏清宫文物亮相首博

来自盛京,并非源自盛京

掐丝珐琅象驮瓶

  此为乾隆时期清宫陈设品,用以装点殿堂,寓意“平安吉祥”。此象俯首而立,长鼻微卷,神态生动;象牙、象耳均鎏金,象身以掐丝珐琅制横纹;象背驮八角葫芦式宝瓶,瓶壁四面嵌“大”“吉”文字;瓶口有鎏金如意头铜条二枝,悬系“磬”和“鱼”,寓意“吉庆有余”。

  精美的服化道成为电视剧《延禧攻略》 《如懿传》热播的一大法宝,哪部剧的着装更符合清代宫廷标准,更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想要了解清代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如在12月2日前到首都博物馆的“来自盛京——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一探究竟。

  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首都博物馆与沈阳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办,是两地在文化领域落实京沈合作项目的一次具体实践。展览共展出沈阳博物院130余件(套)馆藏清宫文物,分为“华服有章”“宫壶春色”“摛藻抒华”“阊阖瑞景”四部分,内容涵盖服装佩饰、食用器皿、文玩字画、宫廷陈设等多个方面。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介绍,这些瑰丽精美的清宫遗珍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集中体现了清中期社会手工业制作工艺的发展水平和古代匠人的光辉智慧与精湛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宫” 。沈阳故宫不仅是清朝入关前太宗皇帝皇太极和世祖皇帝福临的龙居之所,更是清朝迁都北京、一统中原后东巡祭祖的驻跸重地。康、乾、嘉、道四位皇帝共十次东巡盛京、展谒祖陵,并驻跸于盛京皇宫。这期间,盛京陪都的政治地位大幅提升,皇宫的宫殿建筑得到大规模拓建,宫中所藏宫廷用品和古玩珍宝也得以大量充实,成为了清朝皇室高度重视的皇家宝库。沈阳故宫的拓建历史及其现在所呈现的面貌在展览的序厅部分得以完整呈现。

  步入展厅,“沈阳故宫”的牌匾下放置着两件袍服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一件为上衣下裳连接式设计、附披领的皇帝朝袍,一件为衣裳相连一式下来、无披领的龙袍。两件袍服在电视剧中都经常出现,观众却很少注意到它们出现的场合不一样。展览策展人田辛酉介绍,前者为礼服,是皇帝出席重大庆典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冠服;后者为吉服,是皇帝出席节庆嘉礼和部分吉礼活动时所穿着的冠服,其礼仪规格仅次于礼服,穿着的场合和次数比礼服要多。而这件龙袍上绣有金龙九条及五彩云纹、团寿纹、蝠纹等图案,为“十二章”纹饰。“清代帝王服饰对于‘十二章’纹饰的采用是其接受汉文化传统君德思想在服饰上的最高体现。 ”田辛酉说。而一旁展出的皇太极御用黄色团龙纹常服袍,其袍服袖前端为箭袖设计,平时翻起以便活动,冷天翻下盖在手背即可保暖,体现了满族的骑射特色。

  除此以外,精美绝伦的点翠女帽、用来温热食物的火碗、由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制作而成的冰箱,方便实用的紫檀雕花文具箱、鬼斧神工的乾隆款粉彩镂空三友转心瓶……这些精美奇巧的展品都让观众惊叹不已。这也是策展人在策展时的一个重要理念,即介绍中国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包括掐丝珐琅、粉彩、琉璃、鼻烟壶,以及服饰上的缂丝等。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完整复原了沈阳故宫博物院3个宫殿内景,以便让观众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用的。

  来自盛京,并非源自盛京。随着清朝由式微到覆灭,这座皇家宝库难免遭受磨难,大量珍贵文物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政府调拨、自主征集、购买、社会捐赠、整理修复等多种途径,今日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千件增加到现在的十万余件。此次展览所展出的展品多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从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拨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从历史意义的角度与沈阳故宫相互契合,相得益彰。

  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田辛酉希望观众参观展览不仅限于馆舍内的这些文物,而是能从文物联系到历史、联系到沈阳故宫。这也是展览结语所提示观众的:“每一件文物都有故事,每一座宫殿都有生命,那么盛京后宫的生命在哪里?她不仅在于眼前精美的文物之中,更在于千里之外的宫殿之内……”

乾隆款粉彩镂空三友转心瓶

  此瓶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部为套颈,中间为套瓶,下部为瓶底座和与其连接一体的套瓶内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