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是两个家庭结合的节点。湖南卫视播出的婚礼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选择从婚礼这个点切入,观察女方家庭、男方家庭、新人的小家庭这三种家庭在婚礼节点前后,人的变化以及家庭的变化,串起一部具有烟火气的中国家庭社会关系的显微观察影像志。
“婚礼进行时”的观察 一堂综艺版的“家庭关系公开课”
相较于其他观察类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对“婚礼进行时”中各个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及性格呈现进行表现,最大程度地呈现丰富的家庭样貌,让“幸福”这个抽象化概念得到既简单又多元的解读。创作上,节目不为纪实拍摄的部分设置任务,也不做引导,让岳父和女婿的相处观察呈现一种“进行时”的状态。
一方面,《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采用了纪录片式的拍摄剪辑,这种“进行时”让节目做到了镜头与人物的关系真实呈现和对真实情感的挖掘。例如新娘石慧和新郎施康坐在一起谈论两人是“谁追谁”的问题,两人相互对看一眼,大胆热情且心直口快的石慧表示是她先写“小作文”传递真心: “结婚这个过程第一步是我迈的,后面九十九步都是他迈的。”婚礼筹备环节,石慧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女主”风范,策划师提问时,施康总是会转过头先请示“老婆大人”。这种“女强男弱”的家庭角色,在石慧和施康身上显得相当和谐,也成为他们相处的一大特点。这种人格化的鲜明表达,成为真实记录最动人的特点。
另一方面,在真实记录之外,节目中也有更多悬念环节的设置。比如在“翁婿相处三天”的挑战中,女婿会以何种方式和岳父相熟,“独处尴尬化解”“干活拉近距离”“挑礼物表达孝心”“陪岳父找工作”,看似平常的相处中实则蕴含诸多生活哲理和关系经营之道。
《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从家庭关系的关注焦点出发,探讨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用节目引发大众的思考,并最终促进观念差异和解、家庭关系和谐。比如对于石慧施康家庭中“老婆掌管财政大权”现象,节目嘉宾也透露了自己家庭财政大权状况,大张伟说“自从有了太太后,就与财政大权绝缘”,白举纲则表示“妻子和母亲都帮自己管钱,男人只要负责赚钱就行”,男嘉宾们已然对“财政大权上交”一事开悟:“赚钱就是为家,家和万事兴”,自带冲突点和讨论点的话题场景中,节目探索的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
而新组合家庭成员之间缺少共同成长,非血缘姻亲间沟通方式受阻等都是当代社会亟待纾解的社会症候,节目以纪录片形式观察释疑,既有戏剧张力,也有足够的现实落脚点。3个家庭,3个样本,实则是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缩影的描摹,那些重要关系中的代际沟通、翁婿相处、家庭融合等问题,都是当下社会人们的一些痛点,《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从这些关系中延展开来,引发广泛共情,打造了一堂“家庭关系公开课”。
“翁婿”关系的显微聚焦 两个家庭和两代人的碰撞交融
尽管这档节目的名字中没有“父亲”和“女婿”二字,但一季下来,父亲和女婿似乎才是节目的真正主角。
首先,人物关系是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的重要看点,出彩的、典型的人物关系样本,决定着故事走向与情节张力,也关联着观众的情感投射。节目中的这对翁婿两人来自于湖南省花垣县的普通苗族家庭,虽然原生家庭和成长背景迥异,但身上有着中国农民最热情、善良、淳朴的品格。农民身份也成为他们关系紧密化的一条纽带,正如施康所说,“农一代”外公、“农二代”岳父、“农三代”自己,共同经营起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而代代农民勤劳的脚印夯嵌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也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婚恋问题看似是二人相处之道,实则是两个家庭的合力,而“翁婿关系”其实是家庭关系中最有“戏剧性”的,原本陌生的两个男人将成为一个全新大家庭的成员,双方的磨合过程处处有惊喜,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微妙而独特的情感关系演进:从素未谋面时相互猜想的“假想敌”,到初次见面时相敬如宾的“外来客”,再到一起生活后无话不说的“好哥们”,女婿在与岳父相处中由生疏到熟络,由被怀疑到被肯定,勾勒出当下社会父亲与“准女婿”共同成长中的多个侧面。
其次,节目不再局限于对婚礼策划的单一叙事,而是通过翁婿同住三天的真实相处,反映两个最真实的“原生家庭”的碰撞和交融,这个过程中,每个家庭中的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机会从这种代际相处模式中获得思考与成长。
“原生家庭”是近期大众议论的一个热词。女儿的择偶标准也在潜移默化中带有原生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在她成长过程中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女儿选择和对待男朋友的态度。比如石慧是父亲眼中的骄傲:从15岁开始就当家作主,优秀能干,有孝心,带妹妹侍外公,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而施康就是岳父眼中“懂事听话的小男孩”,不怕苦,会做事,又对女儿好,与石慧的性格刚好互补,是值得托付的人。
节目通过爸爸的视角,观察准女婿在婚姻中的状态,以及他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并努力推动这种融合后的生活价值观,取得家庭最大公约数的认同。通过女婿的视角,将自身在新家庭的定位与对方期待值进行匹配,通过努力,获得自我认同感及被接纳成为家庭新成员。
个体到群像的真情投射 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看见父母
《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的立意于喜事。喜事是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浓缩显现,老百姓每一件喜事背后,是付出、是苦涩;是传承、是超越;是变迁、是发展;更是朴素的情感和火热生活映照出的鲜活的时代。
坐标中国,聚焦喜事,面对宏大的现实题材,《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选择了用小切口讲述大时代下的人物故事。无论是登上过世界最高领奖台后回归爱情本真的女排姑娘,还是跨越了山海大洲异国相恋的中德夫妻,抑或是远嫁边疆余生心驰神往的田园眷侣,这些人物虽然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但是都有对待未来生活的期许以及努力打破当下困境的勇气。节目组走近不同身份的普通人,以每一件喜事都对应着一种社会现状的方式,记录他们如何在平淡朴实的生活中追求美好的理想,展现与生活和谐相处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通过三个家庭三组情感样本,让观众寻找到自我投射对象,形成情感共鸣。施康明白“80多岁的外公身体如此健朗,有一半的功劳在岳父”,无论是放弃高薪只希望方便照顾外公,还是吃穿住行上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岳父身上,施康看到,家的意义就是许多次付出的相加。岳父用自己的行动和孝心,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为下一代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在三天的翁婿相处中,施康开始是为了证明,后来变成了成长:他懂得身为女婿肩上所扛的家庭重任。男人的爱与责任,是用行动来传承的。 “知付出、知感恩、知回报”是石慧家的家风,岳父把对两个“爸爸”的爱都融于外公身上,令人动容。看到父母对待外公外婆的态度,作为后辈的石慧也耳濡目染一样孝顺父母,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家风传承。
“事业不稳定”“学历有差距”“亲戚的质疑”“岳父的考察”这些婚姻关系中的挑战与问题如何化解?《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以三个家庭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代表性样本,用一点一滴真实的细节,牵引着观众投入,让大家学会站到爸爸、女儿、岳父、女婿等不同视角上看待事情,再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时也能更加从容和全面。
此外,节目还探讨了当下社会中年轻人与长辈之间的认知差异、代际沟通问题,以及男女对于婚恋情感的不同态度。通过探寻与展现真实原生关系,完成了对社会大众的情感洞察,最终寻求出和解之道,实现了代际观察的差异化表达。
作为一档以素人为主角的节目,《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笔触勾勒出当代中国真实而动人的面貌,素人嘉宾天然地携带超强代入感,让观众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能从专业角度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隐藏信息。《中国婚礼——我的女儿出嫁了》为素人综艺的爆款带来一种新可能,走心的素人综艺不仅有着不输顶流明星的可看性,而且提供了社会层面的观照和健康价值观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