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白蛇传》剧照,张火丁饰白素贞、叶少兰饰许仙、徐畅饰小青 李峰 摄
这几年,无论评论家还是媒体、圈内还是圈外如何热捧,张火丁始终鲜见于各种热闹的场合,即使在关于自己艺术创作的重要研讨会上,她除了礼貌地短暂亮相,就是静静地聆听各方声音。当她发言时,简短朴实,最多表达的就是感谢。
“用程派艺术手段去诠释《白蛇传》 ,即成了张火丁的新作品,形成一个新的风格,这就是流派新创。 ”京剧艺术家叶少兰在日前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张火丁《白蛇传》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新时代的艺术是需要味道的,单纯展览技术的时代过去了。“火丁的表演向观众传达一种朴素与真诚,让观众感到很亲切,这也正是京剧程派艺术所具有的含蓄而不浮躁的特征” 。叶少兰欣赏这样的张火丁,而且力挺这样的张火丁,他与宋小川、张尧、张兵等著名小生演员以许仙为角色,和张火丁饰演的白素贞一角,相约于今年“相约北京”闭幕式《白蛇传》的舞台上。
>>让京剧这门程式化艺术更加理性化
谈到张火丁《白蛇传》演出的成功,叶少兰有感而发:“艺术没有偶然,更不会碰大运,艺术是干板实凿的真功夫。 ”他认为,对于京剧的新老观众而言,他们既要京剧流派本体的真谛,又要鲜活有特色的新东西——张火丁既尊重和抓住了流派的精华,又有自身新的风韵。她的身上有大师的昨天,又有流派剧目的今天。
可是,为什么京剧舞台上非常缺少张火丁这样的艺术家呢?除了艺术家自身的不懈努力,京剧教育可以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呢?叶少兰希望,京剧表演艺术要重视理论研究工作,让这门程式化艺术更加理性化,让演员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只是“学会了”还要“学对了” 。只有这样,京剧艺术才能传达给观众时代的艺术感,京剧由此而真正成为时代的艺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移植剧目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走
张火丁与“相约北京”的结缘,最重要的一个搭桥人是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宋官林。他在中演工作的两年期间,策划邀请张火丁参加闭幕式的演出,2015年推出《锁麟囊》 , 2016年推出《白蛇传》 ,“第一年是传统的继承,第二年是流派的拓展” 。他了解到, 2017年会推出《江姐》 ,“第三年是程派的创新,我建议第四年重新回到传统戏” 。
在宋官林看来,张火丁的《白蛇传》隐含着一个京剧界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成功移植剧目。一般来说,新创剧目可以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根据行当人员设定角色、设定唱腔,但是移植剧目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声腔体系、板式结构的设计上有很大的压力,需要创作者、表演者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尽管如此,京剧界也应该呼吁重视移植剧目,因为移植对于流派的传承和流派剧目的拓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火丁移植《白蛇传》 ,面对的巨人是谁?在京剧舞台上,最常演的就是田汉本。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演过《白蛇传》的故事。“新的高度就是难度,张火丁的创作体现出中国戏曲学院派的特色。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认为,张火丁的本子有三四个唱段,延伸了田汉本的情感境界。
舞台上的成功,与张火丁深居简出、以戏为伴的生活状态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将艺术家的成功分为功力和魅力两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一个戏、一个演员掉格不掉格,就看卖弄不卖弄。靠唱腔花哨,或者靠唱腔的高、长、响,都会吸引来廉价的掌声。但是,张火丁恰恰是把体悟到的戏拿出来,把握分寸,体现准确,呈现出的是腔简味浓、老腔有新味的感觉,戏有味了,观众就听了还想听、看了还想看,这就是张火丁的魅力和艺术造诣。
>>提携难吗?要重视“叶少兰现象”
叶少兰出自京剧世家,在梨园圈,先辈大力提携、帮衬已经成名、当红的后辈名家,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叶少兰做到了,给张火丁的“火”加上了一把火。
在剧中有一段“断桥相会” ,许仙向白素贞下跪求饶,白素贞终于原谅了他。“每次排戏,我都和叶老师坐在一起,我总说叶老师别跪了,要不再换一个厚一点的护膝。可每次叶老师都跪,跪的时间还不短,几次合成排练的时候他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李文才介绍道。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呼吁各界依托张火丁版《白蛇传》关注“叶少兰现象” 。“叶少兰先生年过七旬却能在戏中六跪,加上每次认真的排练,不知道跪了多少次,他图什么? ”巴图认为,现在戏曲界仍然有一些阻碍戏曲发展的现象,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让优秀艺术家由社会各界共同培育,如何营造优秀艺术家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戏曲生态环境,让卓越的人才发挥出卓越的作用。“张火丁曾跟我说,能跟叶少兰先生合作是她的梦想。当我跟叶先生提及此事,叶先生二话不说就表示同意。叶先生作为长者,对晚辈真诚的扶携之心,与戏曲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不好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希望,戏曲界能出现更多叶少兰先生这样的举动,培育爱才之心、求才之渴、护才之德,像呵护幼苗、培育大树一样,给体现正能量的艺术家基本的尊重,让更多的人成长为大师。
>>京剧界能有中国的帕瓦罗蒂多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京剧一直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做了很多年的对外文化交流,最盼望的就是我们中国也能出一个像帕瓦罗蒂那样的世界级明星。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文化交流中心副总监王修芹表示,“相约北京”有幸跟张火丁合作,“终于看到一点希望” ,张火丁在纽约的成功是中国文化的成功,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成功。
“现在张火丁到了她的艺术巅峰时刻,作为’灯迷’ ,我们有种紧迫感,要是能把张火丁老师从京剧明星打造成大众明星、从中国明星打造成国际明星,多好啊! ”王修芹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能有更有效的传播手段以及更先进的技术如VR,尽快扩大“灯迷”群,并且把张火丁巅峰时刻的代表作以最好的方式流传下去。
张火丁一年的演出场次很少,“灯迷”紧追随,黄牛很疯狂。有人说张火丁的“火”是因为饥饿营销,针对这种说法,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处长、 《白蛇传》的许仙扮演者之一张尧强调要用宽容之心对待艺术家,张火丁的演出是以质取胜,不是以量取胜。“如果非要让张火丁一年演20场,这是爱火丁还是恨火丁? ”从张火丁现象里,张尧感受到新时期戏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张火丁现象可以复制吗?“某种意义上能复制又不能复制,因为她是张火丁,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如果达到张火丁一样人品、艺品、技术,就能复制。艺术大师的诞生,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不断积累。 ”
同样,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也认为,无论是叶少兰还是张火丁,都不是可以模仿、复制甚至培养出来的。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特别需要“一棵菜”的精神。“我们要做坚守者,修炼的过程是充满困难的,自渡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但这样的坚守,能够不负初心。戏曲界一起抱成团,戏曲艺术才可能在今天的世界艺术之林绽放异彩。 ”
但愿张火丁现象不再是一个个案,而能在戏曲界形成燎原之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认为,张火丁的成功更在于“她的那口鲜活” 、“长在地里头的鲜活” ,她所执著的“艺术至上、专业精神、精英组合”这样的信念,能够给更多的同道者以启发和鼓励。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