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近年来,北京市文联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精神,适应新时代文艺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联组织改革,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文艺评论工作成果。
一、积极推进首都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的多次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文艺评论在文艺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我们对文艺评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成为北京市推动改革的根本遵循。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北京评协由社团向群团升级
结合文联深化改革,我们明确提出“强化文艺评论职能”,让文艺评论正式“入列”,平等享有文艺资源,得到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大力支持。去年1月,群团北京评协揭牌成立。今年1月,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领导班子,建立起统筹全市文艺评论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聚焦解决问题,建立文艺评论的有效机制
从完善机制入手,解决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
一是建立文艺评论与文艺活动的联动机制。各协会紧密结合创作、展演、赛事,开展作品研讨、现场评论,加强评论的针对性。
二是建立评协与其他协会的联动机制。评协主席团成员覆盖12个门类,与各协会形成评论专家和评论活动的联动,增强评论的有效性。
(三)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建设
加强网络文艺评论顶层设计。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成立“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吸纳知名网络文艺研究专家进入北京评协主席团。北京作协在全国较早成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北京评协积极吸收网络文艺评论人才成为会员和理事,壮大网络文艺研究队伍。
(四)推动基层文艺评论发展
加强对基层文艺的专业性和思想性引领。探索在东城、海淀等区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各区开展鲜活、接地气的基层文艺评论。鼓励青年文艺评论家在朝阳皮村等文艺群落,为基层创作者开展文艺评论志愿服务,推动文艺评论触角向基层延伸。
二、有效发动首都高校文艺评论力量
北京文艺评论资源丰富,32所高校设有文艺类相关院系,文艺评论领域教师近3000名,“学院派”评论是北京文艺评论的重要力量。
(一)完善文艺评论阵地,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
今年1月,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首批与22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签署联盟行动计划,致力打造北京文艺评论界理论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行业引导平台。
(二)凝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高水平的文艺评论队伍
北京评协14名主席团成员,覆盖各艺术门类。其中二级教授3人、长江学者3人,荣获国家级最高文艺奖项近20人次,代表了首都文艺评论界的领军水平。首批会员520名,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占比61 . 5 %,博士学历、高级职称会员占比均过半,会员队伍展现出良好专业素养。
(三)调动高校力量开展活动,提升文艺评论行业影响力
经过摸底调研,提出并推进一系列整合高校资源的措施。搭建文艺评论课题申报平台。建立文艺行业跟踪研究机制,编写出版“北京文艺发展白皮书” 。建立文艺评论现场观摩机制,推动文艺评论前置介入创作。建立签约评论家队伍。推进文艺评论学科化建设,研发文艺评论系列课程。
三、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体会
(一)党的领导是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北京市委充分认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评协由社团升级到群团,从根本上破解了文艺评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文艺评论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文艺评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在改革创新方面应走在前列。我们通过机制创新打基础、通过人才创新作保障、通过路径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改进文艺评论的措施是初步的,但成效是显著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也是可期的。
(三)必须坚持把“做人的工作”作为核心任务
我们把服务文艺创作者和评论家的共同需求,作为评论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文艺评论前置介入创作过程,使评论不再充当创作的“事后诸葛” ,而是成为提升创作水平的重要力量,凝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