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铁人”精神永传扬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文\图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让“铁人”精神永传扬

——访石油文联常务副秘书长、石油作协副主席路遥峰

路遥峰近照

  由作家和谷与石油文学作家路遥峰(笔名路小路)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百年油矿》日前出版。作者经过多年艰辛考察,对延长油矿作了翔实具体的报道,对其走过的坎坷之路进行了完整的叙述,书中涉及中外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当代石油创业者百余名,并且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为研究中国百年油矿提供了宝贵资料。作者之一的路遥峰现任中国石油文联常务副秘书长、石油作协副主席。本报记者日前对他进行了专访。

  从文学青年到文学组织者

  今年路遥峰虽然还不到50岁,但面相却显得比实际年龄沧桑很多,因为年轻时日晒风吹、风餐露宿的钻井队生活,也因为如今仍然事无巨细、繁忙奔波的协会工作。出生在甘肃的路遥峰,1974年参加工作,最初的工作是在黄土高原上的长庆油田第二钻井队当钻工,他当时高中毕业,到了油田却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爱好文学并经常有作品发表的路遥峰渐渐成了钻井队中的“笔杆子”。后来他被安排到油田的地质办做一名地质工后又被调到长庆油田二处政治处做宣传干事,到长庆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党委宣传科任副科长、党办主任。

  从写通讯,到写诗歌,再到写小说,上世纪80年代,在文学热的年代路遥峰沉浸在文学创作中,随着钻井队辗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一路工作一路写作。他向记者描述那时在深夜的荒原上,几个人甚至只有一个人住在帐篷里守着一台钻井机的感受,那种彻骨的孤独感和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是待在城市里根本无法悟到的。路遥峰至今感怀那段风尘仆仆又刻骨铭心的钻井队生活,他说这种记忆是滋养他一生的。 1998年路遥峰加入中国作协,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浅的湖》,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铁驼》(合作),中篇报告文学《陕甘宁的太阳》、《永远的光明》等,他说石油文学比较特殊,只有沉在最下面、深到最基层,与石油工人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写出激动人心的好作品,他希望有更多的石油人来写石油事,于是创办了《地火》杂志。

  《地火》创刊于1992年,石油的能量正如地火般沉入地下、藏得很深,爆发出来却有无穷的能量,正是对这个名字的执著、对所从事的石油事业的敬畏之心,使得路遥峰克服了许多的困难终于使得《地火》出世,并成为石油文学的一块精神热土。路遥峰说,《地火》的编辑部就在一个很小的小屋里,开始时编辑就是3个人,负责所有的事情。这个行业内的文学杂志办起来后,得到石油工人的热烈反响,很多最基层的石油工人把他们工作之余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寄到编辑部来,可以想象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看完来信后基本封封回复,因为在心里那些远方油田钻井队的工人们就像是未谋面的兄弟,其中很多文学人才从《地火》中脱颖而出,有很多人被我们推荐到中国作协,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应该说他们的成长是我们一步步看着走过来的。所以后来我文学作品写得少了,主要是作为文学组织者,给更多基层的工人机会,圆他们的文学梦,这是比起我个人的成功更欣慰也更感自豪的。

  石油文学的文脉从未断流

  贾平凹说:“如今社会,有的人贪污腐化,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浮躁轻薄,有的人萎靡不振。石油人干的是找石油的事,他们身上的确有一股英雄气。”路遥峰说,50年来,石油文学的文脉从未断流过,它身上的英雄气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拼搏奉献。

  说起石油文学的奠基人、已经过逝的文学家李若冰,路遥峰有着深深的怀念之情,他说若冰先生是喝着延河水成长起来的革命者、文艺家,12岁就北上延安投身革命。建国后,他一直立足陕西,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他是真正以自身人格感染人的长者。1953年初夏,李若冰就跟着几位地质学家深入陕北,最早投身石油勘探生活,写出长篇散文《陕北札记》。1954年秋,他和诗人李季,跟随康世恩第一次跨入柴达木盆地,参加了青海石油会战,写出《柴达木手记》。1963年至1965年,他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写出《寄自大庆的书简》等。1989年,他又进入塔里木,于花甲之年写出《塔里木书简》。他将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热情,献给了火热的石油建设事业,写出石油报告文学、石油散文100余篇50多万字,受到石油战线广大干部工人的尊敬。原石油部副部长焦力人也是路遥峰非常敬佩的长者,他说石油系统文艺组织健全、人才多与石油部的历任领导关心密不可分,焦老认为企业领导人除了抓经济外,应该更多地关注文艺,惠及社会,这才能真正显示出一个系统的综合实力,也只有具备综合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够长期发展下去。路遥峰认为,现在石油队伍那么好,与石油系统一直以来崇尚文化、发展文化有直接关系。现在的石油文学已有一些新的发展,但是主体不变,就是用石油滋润了的笔,抒写壮阔的石油勘探开发,咏歌石油人的奋斗、创业精神。

  “铁人”精神是石油人的根

  在新中国石油工业初创的艰苦岁月里,一批作家奔赴玉门、柴达木、克拉玛依、大庆等油田,在艰苦的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体验生活,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全国率先宣传了石油工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石油人的知名度,而且影响了几代石油人的成长。

  路遥峰说“铁人”精神已成为石油工业的时代风貌,激励着一代代石油人艰苦创业、求实奉献。因此而来的“中华铁人文学奖”,是由石油工业战线的几位老领导共同倡议发起而设立的,也是石油、石化行业的最高文学大奖。“铁人文学奖”旨在表彰、奖掖在石油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作家和有影响的优秀作品。路遥峰介绍道,于1999年举行的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的评奖,是石油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首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评奖,翻开了石油文学的五彩画卷,对石油文学宝库进行了一次极具意义的盘点。回顾、总结和评选50年的石油题材文学作品,令人振奋和鼓舞。这对于工业题材的创作,对于宣传石油精神和“铁人”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意义。56部产生过强烈反响的优秀石油文学作品荣奖,其中薛柱国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张天民创作的《创业》(电影剧本)、吕远创作的《克拉玛依之歌》(歌词)获得特别奖。路遥峰曾为此奔忙,他说当时为了“铁人文学奖”颁奖典礼顺利举行,大家都成了不睡觉的“铁人”。路遥峰最后说,希望“用文学塑造不朽铁人精神”的“中华铁人文学奖”能够永远办下去,因为,“铁人”精神是石油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