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春常在
——叶文玲忆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栏目:庆祝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
作者:本报记者 邱振刚 实习记者 王琼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右起:张洁、冰心、茹志鹃、刘真、叶文玲

  “那是一种幸福、感恩的心情,支持我在日后的创作中更加勤奋,坚定了我一生为美而奋斗、为文学而奋斗的决心。 ”谈到参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经历时, 77岁的著名作家叶文玲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她说, 1979年对她而言意义非凡,正是这一年,她和蒋子龙、陈建功一起,以工人作者的身份被吸收为中国作协会员,参加了10月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从一名普通的工人走上了专业作家的道路。

  唤醒这段记忆的,是一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期间的老照片。画面中,冰心、茹志鹃、刘真、张洁、叶文玲五位女作家会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据叶文玲回忆,这张合影是在她们赴会途中拍摄的,没有摆拍、没有设计,是摄影师捕捉到的一个偶然而温馨的镜头,每个人都自然、放松地笑着,与当时文艺“解冻”的氛围相得益彰。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我们几个分别出生于20世纪00、20、30、40年代,可谓‘四代同堂’了。我们当时还讨论,应该把丁玲也叫过来,那就五代同堂了! ”回忆起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叶文玲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这几位女作家中她最年轻,能够和前辈们站在一起,心情十分激动,“回想1977年3月, 《人民文学》做了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特刊,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丹梅》 ,那时我还是一名普通工人,怎能想到不久的将来能和这些我所仰望的作家站在一起呢? ”她还记得,“张洁的眼睛很漂亮,茹志鹃是我更早之前认识的作家朋友,冰心是我们都很尊敬的人,我们几个站在一起,彼此都感到非常亲切” 。

  谈到冰心时,叶文玲说,她和冰心结缘于“冰心散文奖” ,她凭借《美韵无限千岛湖》成为首届获奖作家,并多次采访冰心,与其进行了深入的对谈。她在回忆与冰心的一段对话时说:“我的母亲和冰心年纪差不多大,身体一直不太好,冰心就问候我母亲的健康问题,还送给我母亲三个字:春常在。这三个字直到今天还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在叶文玲看来,“春常在”三个字,不仅仅是文学对人生的激励,更是对那个文艺“解冻”年代的回应,它鼓舞着文艺工作者在新时期继续耕耘、收获,为文艺事业的春天不懈奋斗。

  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深刻激励了叶文玲的写作。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能够从事专业写作、把一生奉献给文学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我在河南文坛前辈的帮助下,从工厂调入到河南省文联,终于圆梦,成为一名专业作家” 。回顾自己的创业生涯,叶文玲认为,人生是短暂的,而文学是永恒的。她的一生都在为文学而奋斗,发表、出版了将近一千万字的作品,即使是今天还在坚持创作,没有一刻松懈,“2008年,我突发脑溢血,出血量达90毫升,好不容易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生病以后,别人都以为我不能再进行创作了,但我还是拿起了笔,甚至整理完成了16卷的《叶文玲文集》 。文学就是我的生命,没有了文学,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

  在创作之外,叶文玲也以其他的社会身份践行使命、贡献力量。她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25年,积极参政议政、献力献策; 1998年,她出版了8卷《叶文玲文集》 ,后将全部的10万元稿费捐出来,在浙江大学设立“新叶文学奖” ,培养了许多文学新人。谈起被浙江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她说:“我没有读过什么真正的大学,我的大学就是人民的大学、生活的大学,我受益于党、受益于人民,自然也应该积极地回馈社会,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

  值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之际,叶文玲也分享了自己在文联工作的经历。1979年她调入河南省文联,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专业作家, 1986年又由河南省文联调入浙江省文联,后担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作协主席。正如叶文玲所说,“文联工作的经历让我和艺术走得更近了” 。2016年,她编著了艺术评论文集《美美与共》 ,书写了与12位画家朋友的交往经历,从“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常书鸿写到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还有不少针对具体画作的精彩评论。谈到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她说:“这12位画家中的有些人已经不在了,虽然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但我们永远都是朋友,因为我们同样心系祖国,为祖国的文艺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我们一生都在实践美的创作、美的追求。 ”

  “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袁鹰曾评价我的文学创作‘永远是逗号’ ,我真想用这个来命名我所感受到的70年。 ”叶文玲说,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生活经历,永远都在丰富,永远都在前进,因此,她的创作也不能止步,永远都是逗号、是感叹号。

  “惟愿春常在” ,这是叶文玲对自己数十载创作生涯的深情回顾,亦是她对中国文联70周年华诞最美好的生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