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看音乐节如何“名利双收”

时间:2013年09月14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李琤

现场乐迷

音乐节现场搭建的临时舞台

  从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开始,10余年来,迷笛、摩登天空、草莓、热波、张北、长城等各类户外音乐节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城市青年的文化大舞台。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音乐节举办数量共计44场;2010年,92场;2011年,已达114场;2012年,接近130场,增速之快、数量之多,成为音乐产业不容忽视的一种新兴模式。

  每年的“五一”小长假、“国庆”黄金周期间,都是音乐节举办最密集的时间段。据了解,今年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前后,包括在上海举办的华夏之光·2013长江迷笛音乐节、河南洛阳举办的首个工业主题的“东方红音乐节”、浙江海宁“潮音乐节”、广东珠海国际沙滩音乐节等,将有近20个音乐节相继举行。

  然而,面对日渐火爆的音乐节市场,如何树立音乐节的文化品牌,如何做到既控制成本,又能够达到收支平衡并稍有盈利,都是目前音乐节操盘手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主题多样 推动市场多元化

  将于10月2日至4日在上海长江入海口——浦东华夏文化旅游区举办的2013长江迷笛音乐节,演出现场规模将达到25万平方米(66个足球场面积),拥有9个舞台、100多组国内外艺人和5万平方米露营区。临长江而建的特大型音乐节现场;远离闹市的绿色天然场地;主打血脉喷张的重型摇滚音乐;众多舞台展现更加丰富的各类音乐元素。

  与此同时,将于10月3日至5日在古都洛阳举办的首个工业主题音乐节“东方红音乐节”,其场地选在中国一拖集团的坦克试验靶场——“东方红拖拉机”,该音乐节一改其他音乐节清新的风格,舞台设计和现场装置都将体现出工业特色,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历史,在音乐和历史交融中体验大工业的豪情。

  各地音乐节主题各异,根据城市文化的不同,找到了属于自己风格的音乐节模式。户外音乐节自身具备的交友、休闲的功能,一方面让许多喜爱时尚的年轻人,能够拥有除了电影之外的新型休闲方式;另一方面,户外音乐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校长、迷笛音乐节的创始人张帆表示,虽然长三角地区有多个音乐节同时举办,但由于各音乐节拥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互补。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音乐节,甚至可以合理安排路线,奔赴多个音乐节的现场。种类不同的音乐节,推动了市场不断地走向多元化发展。

  控制成本 专业化输出

  记者注意到,音乐节的亲民票价是吸引众多青年观众和家庭观众走进音乐节现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业内专家称:“有影响力的音乐节与电影节一样,是一个文化品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更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而且,音乐节单场门票100元左右的定价,乐迷大多能够接受,盈利模式也相对清晰。”

  售票网站上的统计数据显示,多数音乐节单场门票的定价在80元至150元之间,相比大型商演动辄上千元的票价,更平易近人。为什么同样拥有强大艺人阵容的音乐节,票价却只有商演的1/10?业内一位音乐节的操盘手向记者介绍,音乐节除去乐队出场费这一核心运营成本外,主要费用还有宣传、物流、场地器材租赁与搭建费用、艺人与工作人员吃住行等团队刚性运营成本,这与演唱会没什么区别。但是音乐节一般都是在户外举行,场租低廉,舞台搭建也以简约为主。更重要的是,一般音乐节都会连续举行3天以上,演出场次的增多摊平了演出设备租赁、运输成本以及演员接待费用,票价自然可以做到亲民。

  迷笛音乐节已经连续举办10多年,张帆对音乐节成本的控制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说:“这些年我们举办了几十场音乐节,深知音乐节不是暴利行业,据我们的经验,音乐节的利润在5%左右。很多人以为办音乐节能够挣钱,但是如果对盈利没有很好的心理预期,赔本则在所难免。”

  张帆表示:“音乐节的举办需要与专业团队合作。与此同时,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虽然每次支付给专业团队的费用并不能达到行业最高水平,但随着每年的演出场次增多,对于团队的经营更有保障。因为迷笛长时间经营的品牌信誉,让许多团队与我们合作长达10年,从而也保证了迷笛品牌的音乐质量。”

  品牌化 需要练好“内功”

  探究一些“音乐节票房遭遇滑铁卢”的原因,可以发现,虽然音乐节是在户外,但举办方的“内功”必不可少,诸如配套项目、音乐节的定位、演出阵容,甚至是音乐节的品牌效应都是一场户外音乐节取得成功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迷笛音乐节媒体运营总监王曼看来,户外音乐节要吸引观众,配套项目是关键。“真正的户外,草地是前提,要创造出嘉年华一样的感觉。”王曼说道,迷笛音乐节之所以能屹立多年,一部分也是源于配套项目的丰富,“我们会在音乐节现场提供啤酒,即将到来的10月长江迷笛音乐节还会有首创的露营区,音乐跳蚤市场也会在我们音乐节出现。”除了配套,音乐节清晰的定位与艺人的合理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

  民谣歌手郝云表示:“音乐节的品牌信誉是我们选择合作的重要标准。”这些年参加过多场音乐会的郝云,看到过许多品牌的沉浮,也在受邀过程中上过当,他表示:“成功的音乐节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虽然最初参加迷笛音乐节时,给乐队的演出费也不高,但他们对品质的要求和对细节的把控,让我们对主办方更信任。现在,迷笛音乐节做到很大的规模,在演出上也能给我们最优厚的保障。”

  张帆表示,音乐节现场音乐、现场演出已成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而目前音乐节的盈利模式还较为单一,票房、赞助商与音乐节衍生品成为音乐节收入的主要来源。

  “音乐节不能仅靠增加经济投资来发展,找到符合音乐节内在气质的元素才是重点。”张帆说,“品牌的传播有一个‘梯级效应’,只有经过前期长时间累积,才能达到品牌爆发的影响效应。音乐节并非没有市场,中国的音乐节发展空间还很大。”


(编辑:竹子)
共1页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