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西艺术品捐赠何以冰火两重天

时间:2013年06月04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中国艺术品捐赠抵税何时能实现

  既然私人或企业向公立机构捐赠艺术品并根据捐赠品的估价作相应的税收减免行为在西方社会是司空见惯的,为何这一模式在中国内地始终未见动静?究其原因是法律的缺位。由于我国现行《税法》中并无相关条目,私人或企业捐赠者不能获得国际通行的免税鼓励,也难以获取公益形象带来的商机。

  李磊表示,国外有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和免税制度,制度的杠杆和调节作用,有益于公众利益。这是好机制促成好结果。但中国的情况与国外不太一样。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收藏家阶层,或者收藏家集群,中国涉及的捐赠是艺术家的捐赠,不涉及税收问题,是艺术家对社会的奉献。不过,他认为,随着中国艺术品收藏的深化,大众捐赠会成为主流,我们现在形成的收藏家是第一代、第二代富起来的,目前正当年,还不涉及故世和资产处理的问题,等这批藏家年纪大到要考虑资产处理时,一定会考虑是留给子女,还是变卖,是自己成立基金会、美术馆,还是捐赠给公立美术馆,其中捐赠给公立美术馆或博物馆的几率很大。  但是,有关专业人士也表示,由于目前我国的《税法》中还没有“遗产税”的规定,私人向公立机构捐赠艺术品很难落地,这方面没有导向。因此,未来要实现艺术品捐赠,除了税法的修订,还需要配套的税务政策等综合因素。

  艺术品收藏人士包铭山表示,在现在中国人还没有形成健全理性财富观的情况下,谈艺术品捐赠尚早。但至少政府层面需要鼓励这种行为,给予税收减免,或者给捐赠人一定的荣誉。但遗憾的是,就艺术品捐赠和税收扶持而言,目前既缺少政府政策支持,又鲜有社会提倡,同时中国的艺术品收藏环境还有诚信缺失的问题。包铭山说:“如果某个地区想征集某件艺术品,而博物馆又缺资金,那么政府可以召集企业家出资购买艺术品再捐给博物馆。同时,政府减免企业部分税收。与此同时,公立机构在接收艺术品后,不能束之高阁,把自己当成保管仓库,失去了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展示的功能。这也是对捐赠人的不尊重。”包铭山认为,未来随着富豪财富价值观的不断进化和提升,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公立艺术机构妥善处理获捐艺术品,好的艺术品是有机会逐渐流向公共博物馆和美术馆的。(陆斯嘉)


(编辑:子木)
共2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