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泽波携有关领导参加了在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举办的四川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座谈会。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副院长童光庆就非遗教育传承及非遗生产性保护做了专题汇报,并提出研究院的战略发展构想。
董事长龚珍旭博士介绍了艺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并重点阐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战略发展思路。即: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学院在藏羌歌舞专业、文物保护修复等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非遗相关的专业建设,打造非遗办学特色,加强非遗的研究。
泽波在总结中指出,近年来,绵阳艺术学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在参加国际国内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强劲的实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四川省正积极进行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的战略规划,学院应拓展发展思路,作出新的成就。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具有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从以前的单个保护发展到整体保护,从分散性保护发展到系统性保护,从区域性保护跃升为全球性的保护。
四川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具有绚丽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四川省有三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绵竹年画、雅安茶、蜀锦,目前正在进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战略规划,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核心,囊括上千个项目,资金投入70多亿元。
泽波指出,学院应拓展发展思路。一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舞台,利用国际非遗节以及每年非遗日的各种活动,以此作为平台积极参与设计展示。同时,与市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共同策划重要的大型活动,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共建共享品牌,以此拓展学院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强非遗教育传承基地建设。2010年,四川省建设了13个非遗教育传承基地,学院可以申报,经确认后建立非遗教育传承基地。将非遗列入教育机制。同时在民族歌舞、民族民间工艺品教学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三是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学院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加大研究力度、做好文本、确立主题,明确方向,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多做文章。学院要立足实际,利用羌族文化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保护、科研方面做更多工作、出更多成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主要力量和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