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洋屋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29     作者:彭晓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其实,那个冬天的下午,连我自己都十分迷惑,走来走去,怎么就来到了小城河对岸的唐家洲呢?

    自从生活在小城,我就喜欢到唐家洲去散散步。一开始,河上只有两座桥,一座铁路桥,一座公路桥,都在小城的南边。从小城东边去唐家洲,就得在红丝桥码头坐渡船过河,其时唐家洲还是大片大片农田与菜地。坐着悠悠的渡船过河之后,便可在河边的小路上率性地走来走去,满眼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令人沉醉,令人开心。不过,当我那天又一次来到唐家洲,洲上已然变成了一片混乱嘈杂的大工地,几台轰轰作响的推土机正在起劲地推出一条宽宽的黄泥路坯。看来,过不了多久,唐家洲将会变成繁华的街市,此时莫名的忧虑浮上了我的心头。我到底担忧什么呢,又实在说不上。

    我想,今天还是好好在洲上走一走吧,过些日子再来,说不定再也看不到这些残存的田野、绿树及小路。走着、看着,除了工地上的轰鸣之声,四周倒是很安静。当我偶然一抬头,但见几棵高大的樟树,神情自若地站立在斜斜的矮坡上,清爽的阳光里,浓密的树叶轻轻摆动,弥漫着阵阵浓郁的清香。在喧哗的大工地之侧,竟然还有这么一处清静之地,真是难得。我的心略略安宁了,热闹的街市及推土机的轰鸣仿佛已渺茫在时间之外。我沿着斜斜的小路,缓缓往前走。不一会儿,便看到一幢红色的两层楼房静立于冬日温暖的阳光里。尖尖的屋顶,细腻圆润的红墙,圆弧形的欧式窗户,欧式风格的大门,演绎着异域典雅的浪漫情愫。可以断定,此楼应价值不菲。

    事实上,这就是当时吵得沸沸扬扬的修缮小学所在地,当地人称之为“洋屋”。关于其历史,县志上如此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教长沙教区开办浏阳联区,在浏阳成立循道公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教堂(福音堂)于县城正东街,设循道公会堂区,并先后建立白沙、东门市、达浒、官渡、古港、升田、南市街、枨冲、大瑶、永安等地堂区和祈祷所,发展教徒500人。到解放前夕,教徒数下降至240人,堂区传教士仅有4人。1913年,联区在东城外老桥湾创办修缮小学校,后迁至唐家洲。1924年上学期,学校加设中学班……

    因了这段特别的历史,我对此楼便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好奇。当然,在之前我早就听说过洋屋的故事,也曾眺望过其掩映于绿树丛里的身姿,而今终于站到了它的眼前,却早已人去楼空,徒留满屋子的阴冷与孤寂。穿行于空空荡荡的大楼,咚咚的脚步声,似响在近前,又似响在遥远的时空中。站在二楼窗前,眺望不远处挺拔苍翠的大樟树,我仿佛听到历史深处传来朗朗读书声,还有孩子们欢快的嬉戏声。是的,清末在上游,而我,在远离清末的下游,在某个渡口,等待渡口、渡船和河岸将自己变成过去,变成凄凄的上游。只是始终无法靠近上游,重重的山岭已阻挡了我遥望的视野,我无法看清当年修缮小学孩子们欢欣的笑脸。

    于是,我继续向前找寻,就在离红色洋屋不远处,又意外地发现了一栋二层高的青色小楼,是当年修缮小学传教士的居所。青砖的外墙,窄长的褐色百叶窗,如一位避世隐居的哲人,抑或一位满脸沧桑的老者,已经不愿再哼一声,就那么呆呆地坐在冬日的阳光里。那窗应是别具一格,或开或关,褐色间夹些苍老,还有些破落。站在青色小楼前,我发现时间之外还有时间。当年的岁月并没有消失,只是躲藏到了时间的深处,青色小楼只是被另外一些时间掩埋了往日的生动与辉煌。我最终没有走进已然空洞的小楼,虽然,我知道那里有欧式炉壁,有精致的吊顶,有雕花的木楼梯,还有神秘的往事。就在小楼的旁边,有土质黝黑的菜地。在隆冬时节,菜地里一片葱茏。一个瘦瘦的老头,手里提着一柄锄头,正在菜地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地、停下来,弯腰看看菜的长势。根本不像在劳动,而是在思考和找寻一些遗落的往事。刹那间,我感受到了一种摄人心魄的宁静,一种在嘈杂的人群中几乎无法体验到的失落。

    那个冬季,因这特别的经历,总觉得生命中有了一些沉沉的牵挂。一种奇特的失落时常惊扰着我,曾经摄人心魄的宁静能不能永远留存?

    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不由自主地又来到唐家洲。没有了一棵棵蓊郁的大樟树,斜坡也成了光光的斜坡。我不死心,一口气来到洋屋所在地。其实,事实就是事实,红色洋屋也好,青色小楼也罢,都已了无踪影。只有一片空空的废墟。

    在我脚下,曾经的红楼,曾经的青色小楼,令我久久地留恋与怀想。可现在,在重重的碎砖破瓦之下,在房屋的深处,曾经鲜活着多少动人的故事。而今,虽仅仅隔着一些并不牢固的片瓦,我却听不到任何来自往昔的声响。我清楚地知道,在洋屋的废墟之上,将会长出大片大片气派的楼房。到时候,一栋栋楼房站立着,默默地站立着,自是无从知道曾经的洋屋。

    其实,我何必忧伤呢?在如今繁华的城市之下,谁又能知道曾经掩埋过多少往事、多少风景、多少昔日的建筑呢。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