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古元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10     作者:徐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值古元先生诞辰92周年之际,由北京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古元延安版画作品展”在京举办。此次展览以第二届今日版画展为契机,首次集中展示了古元先生在延安时期的全部木刻版画原作,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艺术家徐冰以当代视角看半个世纪前的古元的作品——当代版画人应如何带着自己的精神理念“读懂”古元?

懂得古元

    在我看来古元是少有的了不起的艺术家,而且我与他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关系。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事件和艺术上的影响,确切地说古元和他的艺术在我思维的网络中是一个坐标,这就像棋谱上的几个重要的“点”。在我前后寻找的几个大的过程中,在我需要“辨别”时,总会遇到它,作为一个问题和参照。

    “看他木刻中不过两寸大小的人物,就像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关于中国人的信息……”

    还在小学时,我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爱古元的画》。因为当时的作文选中有一篇范文叫《我爱林风眠的画》,所以我就模仿了一篇,模仿是最省事的。我可以把古元的《京郊大道》《玉带桥》与春游的感受联系起来,当时古元的画吸引我的是大圆刀,我觉得一刀一刀刻得很利索。这,是艺术。

    又过了很多年我去插队了,在北方的一个山村里,那地方很穷,但人很纯朴。那时带在我身边的一点宝贝中,就有几本画册和我自己剪贴的古元的木刻和其他的一些版画。当时我觉得我所在的这个村子的一切真像古元木刻的感觉。

收洋芋 古 元

    1977年我从农村来到中央美院,开始学习艺术。杨先让等几位先生讲的最多的就是古元了。当时的最高追求就是表现好生活气息和人物的味道,特别提倡古元式的味道。我们是工农兵大学生,文化上有缺陷,但也有长处。比如说,我可以在很多方面切切实实地理解古元的艺术,因为我在古元木刻的环境中生活过。我开始学习古元,试着把那些记忆中打动过我的细碎的情景,用木刻的语言表达出来。古元先生也肯定了我的艺术追求。但我后来发现,我寻找的一种东西似乎是总也抓不到,这小到那村口的一个土坡坡的感觉。我可以从古元的木刻中找到这个土坡,但当我试着刻画它时,一经转印出来却已经不是那个土坡了。这时我已经开始觉得古元了不得,属于他的那一部分是不可企及的。也许黄永玉先生的木刻是可以学的,因为它是“知识的”,但古元的木刻是没法学的,因为它是没有技法的,是“一种感觉”。这是我刻了几百张木刻之后才体会到的。看他木刻中不过两寸大小的人物,就像读鲁迅精辟的文字,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关于中国人的信息。让我们懂得像我们这种人在根上是怎么回事。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个画家能和古元比。

    后来我留校了,因为我“学”得好。1982年前后,我自己有一些机会可以出国学习。但这么大的变动无疑会影响到我的艺术,我拿不准,当然要征求古元的意见。他说:“你的路子适合在国内发展。”这话对我像是得到了一次艺术上的认可,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着我要去做的事情。任何事只要你一个劲地钻下去,都能悟到一些升华后的另一种东西,我很庆幸在那个节骨眼上,得到这个建议。

    “这魅力不仅在于他独有的智能及感悟,而是他所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中国几千年旧艺术之上的革命意义……”

    事情过去了才会清楚。我当时迷古元的艺术,其实并不懂得古元,或者说只懂得一部分的古元。也许是因为太爱一个东西,你看到了就足够了,不必再去问里面的东西。我和许多同行一样,只看到古元那一代艺术家从生活到艺术的朴实风格。风格的模仿和继承使创作停留在表层的、琐碎的、文人式的狭窄圈篱中,反倒失去了对时代生活本质和总体精神的把握,与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所思所想离得远了,只顾忙于形式效仿。

    在美院读书时通过《革命美术》艺术史课,我们了解到古元艺术的背景。在美院有先生讲艺术史论,有先生讲艺术技巧,但我总觉得中间还缺少一个环节,大部分学生毕业了也不能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我不懂古元是因为我不懂这个关系,不懂这个关系就不懂艺术是怎么回事。把古元的艺术放在这个关系中才能找到更多的信息。

    有人说古元之前的中国艺术过于陈腐。西学东渐,社会动荡,到30年代艺术界更显出纷争的局面。发生在国统区的木刻运动,显示出特别的参与力量。“直刀向木,顷刻能办”的方式基本上直接挪用外国木刻技法,实际没有真正顾及艺术自身语言问题。

    解放区的艺术来自于社会参与和实践,而不是知识圈内的技法改良。它没有旧丝绸的腐朽气,也没有消化不良的西餐痕迹,是一种全新的,代表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一部分人思想的艺术。由于这个思想与人民利益相一致,它又是平易近人的艺术。这并非某些聪明艺术家的个别现象,而是以一种新理论为依据,一批艺术家在一个时期共同工作的结果。我始终都在寻找古元魅力的秘密,原来这魅力不仅在于他独有的智能及感悟,而是他所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中国几千年旧艺术之上的革命意义。不仅是其艺术反映了一场社会革命,重要的是一切有价值的艺术家及其创作所共有的艺术上的革命精神,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前卫”精神。把古元与“前卫”放在一起谈人们会不习惯,但说法不同,核心是一个,即:对社会及文化状态的敏感而导致的对旧有艺术在方法论上的改造。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时,我才开始懂得古元,才开始懂得去考虑一个艺术家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他的根本责任是什么;才懂得试着去做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并问自己怎么去做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像古元他们那样明确的观念和落脚点吗?有他们对社会和对艺术的诚恳吗?我没有把握去回答,而仅有的把握是我知道了去思考它。

    历史的循环让我们把前辈的业绩梳理得更清楚,但历史的深度却在于这循环的似是而非中永远留着一个谜底,测验着人们的弱点和浅薄,以把锐敏的与平庸的区分出来。

    古元先生已经不在了,但我终未成熟的艺术观说不定哪天也会陷入迷雾中,而我思维网络中的那个坐标在我需要辨别时,我一定还会遇到它。

    相关链接

    据古元的女儿古安村介绍,这次展览作品的来源颇富传奇色彩。1945年11月,延安鲁艺的部分艺术家要从陕西转移到东北,只留了几天时间做准备。古元就把他创作的所有木刻刻成一套,带在身上。从延安到东北,全程徒步走完,每天行军近百里,所以上级要求行李在10斤以下;到后来要求再减重,古元为了留下作品,宁可丢掉干粮和鞋。在从烟台渡海到旅顺的过程中,组织要求上交所有文字图片资料,这是古元唯一一次“违反组织纪律”——他自己带着作品,他说:“生命在,作品就不能离开我。”

    古元是延安木刻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许多作品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成为中国新兴版画的经典。古元在延安8年,创作了版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200余件。通过他的作品,观众可以看到历史是如何塑造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家带给当代艺坛何种反思,当代版画人又是如何带着自己的问题找寻回溯之外的精神理念。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