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淡出清如水——记书法家王卫军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23     作者:言恭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家乡的小河,

    弯弯曲曲,跨过了几个世纪。

    没有人见过它流泪的日子,

    缓缓的岁月已老去,

    只有水清且净……

    王卫军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项王故里。故土情结使他特别喜欢故乡的水。因为春天的肌体是水做的。有了水,春天便有了色彩和生气,人类便有了精彩与辉煌。

    少年时代的那一天,他跃过小河去看大海……那是一种怎样的真正博大的胸怀,一个怎样的无与伦比的豪迈!从那,他才真正开始了对大海的理解。

    生命无语,岁月如歌,演绎几多平仄人生。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卫军,不会忘记驻扎大山的寂寞,时常怀念在西安军校的躬身求索,更经常咀嚼着在不同工作岗位中对生活、生命、艺术、人生真谛的点滴感悟。多彩军旅生活的锤炼,传统文化大海中的浸染,他生命的根系,源于风霜的丰润与骇浪的洗濯。

    王卫军温纯朴厚,谦恭睿智。初识王卫军,我为他气宇间不凡的“清”、“净”所打动。英气勃勃,坚毅沉静,一如他展示给我的作品,平和含蓄,真力弥满。我真喜欢这样的青年。军中生活赋予他灵思妙悟,更铸就了他坚毅不拔的个性。黑与白的笔墨世界,令他坦荡又充实。安贫乐道中的快乐,也正是世俗人最苦恼处。耐得寂寞的青年,心中有个追赶的太阳。

    蓄素守中,积健为雄。他垂髫之龄即从名师濡墨。十几年的笔耕弄翰,他坚守着追逐一生的夙愿,执着地得到一份别样的美丽。对传统敏锐的洞察,使其捕捉到游离的艺术胎息,繁殖自己的根茎叶花。

    他走着一条恪守传统正脉的路。初由唐楷、魏碑入手,继攻行草。他临研《张黑女》,着意笔意婉润、俊丽苍茫的风格;研习《宣示表》,吸纳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的美质;浸淫《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一直到《书谱》《蜀素帖》……历代大师王羲之、苏东坡、黄山谷、米南宫、王觉斯、黄道周等深深影响了他。从实临到意会,他朝夕与古人为伍,和经典对话。晋韵、唐法、宋意、明态,“唯恐笔下无古人”,他以方圆结合的圆润美畅之笔,营造一个古雅经典、近乎完美的艺术空间,营造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意在内蕴,格调高超。他不把书法当作重复古典的躯壳或符号,而是倾注一种对艺术的终极关怀,贯注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把握书法本质的再创造。

    一位哲人说过:“艺术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家自己,艺术家在不断创造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王卫军书法以古典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有机融合,自觉汇入造型艺术的诸多形式,给人们留下了自我情感宣泄的轨迹。无论是他的楷书还是行书,笔法精到,流利凝重;线性含蓄灵秀,清新洒脱;结体平中寓奇,古而能肆;造白虚实得当,峻逸简远;气息豪迈古雅,简静天成。智慧的笔触倾泻着他洗尽风俗、独特“清”、“净”的情感世界。

    书之要义,贵在得法,妙以致用。“常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巧与畅达、简明与清蔚,于清逸中透析高洁的精神,于清刚中显示倔强的风骨,这就是王卫军书法审美特征与艺术内质的定位与高度。

    如今,王卫军已连续夺得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展“全国奖”的桂冠,积跬致远,潜学升华。作为新一代“弄潮儿”的他是幸运的。登临高峰,才深知自己是站在大山托举的手掌上。于是,他心绪更平静,目光更深邃,胸怀更宽广。我祝愿年轻的朋友身处在当今这个时代大潮中以平常心认真地去思考经典,追求崇高。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