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贺岁宴:小菜、大餐、爆米花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23     作者:陆嘉宁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强喜事》剧照

    从冯氏喜剧的早年“启蒙”,到近年来大片争相抢滩,电影贺岁档的概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民众的文化生活之中。大家一起拿这个字眼儿作营销文章,久而久之炒热了场子,培养出了消费习惯就会有商机,哪个行业都不例外,电视业的成功案例就包括万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如今老百姓也习惯了在年尾年头怀着点念想儿,看看电影业奉上什么样的饕餮大餐。

    一般而言,整个贺岁档的黄金期是圣诞元旦档,春节档有法定假日护航,情人节档扫尾。今年贺岁档的战线有点长,2月过年,春节档和圣诞元旦档、情人节档都拉开了距离,而2010年12月末几部国产“重磅炸弹”争着抢着登陆,到了春节已经是强弩之末,似乎有意要让观众换换口味似的,圣诞元旦大餐吃得差不多了,春节档倒像是茶余小菜。

    这也难怪,春节如果和圣诞元旦接续较近,圣诞档的大片自然在春节假日持续扬威,但今年贺岁大片战况激烈,为了占得先机,圣诞档比往年有所提前。以中国目前的影院消费群体来说,一线大城市20至30岁青年观众是主要的票房贡献者,而这些学习、工作在大都市的青年人对于圣诞、元旦的文化生活极为重视,春节档虽然有长假闲暇时间作保,但很多潜在的主力观众要走亲访友,或者返回外地家乡,票房收益反而不如抢滩圣诞、元旦有保障。因此,如果是重磅炸弹级的大制作,大多瞄着贺岁档前期。

    《新少林寺》见缝插针在元旦和春节之间找到了“一片独大”的时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凭借较稳定的观众群,只要在其中圈上一块地即可,严格来都说都不算主打春节牌的营销。名副其实的春节档影片是《武林外传》《最强喜事》《神奇侠侣》《我爱香港开心万岁》《我知女人心》《戒烟不戒酒》和动画片《熊猫总动员》,至于很多人期待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及《我们约会吧》等爱情片则主打情人节档期,随后电影业将进入公认的淡季。

    聚焦春节档的几道小菜,一望即知,都是甜辣可口的喜剧,辣在爆炒年度重要话题和网络流行文化,甜在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最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获得甜蜜结局。对于春节档来说,应时应景,适合全家老少集体观看,图个乐呵,用学者的话说——从电影中获得现实难题的想象性解决,从而缓解生活压力。

    在众多喜剧中,院线方最看好的要数《武林外传》。今年春节档大量的“回锅炒饭”遭到很多媒体和影迷的诟病,然而这毕竟是一条成功的资源开发之路,从电视到电影,既然有观众喜欢看那一群人,就让大家看个够。去年春天《欲望都市》出了第二部电影版,《哈利波特7》《拜见岳父大人3》《纳尼亚传奇3》等都来圣诞档借光,可见不能完全怪中国电影原创力匮乏,无论中外,商业算盘使然。只不过美国好莱坞人力物力更雄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中国贺岁档时间上相对应的好莱坞冬季档,既有迎合圣诞假日娱乐的“爆米花电影”,也有剑指奥斯卡小金人颁奖季的品质之作,且上映状况分布均匀,不像中国贺岁档这样,极少数对内涵品质有所追求的重量级作品全挤到了前面两个月,后继乏力。

    《武林外传》在大银幕上继续着同福客栈诸公的故事,今年最热的话题是啥——房价呀,《武林外传》当初红遍大江南北靠的就是戏弄古今、针砭世态,此番延续电视剧的风格,把“房价飞”和“钉子户”作为故事核心,再加上“孩儿奴”、中年危机等佐料,视觉上更精细,把小屏幕上的花拳绣腿升级以配合大银幕。当年“三枪”就有意借《武林外传》的味道,导演尚敬还参与了“三枪”的编剧,但张艺谋的东北乱炖明显不够成功。如今正牌《武林外传》登场,老老实实做一道适合年夜饭的菜,不如“三枪”那么有大厨有名堂,但喜欢白展堂和郭芙蓉的看官们也不苛求,原汁原味就好。凭借电视剧的人气,院线的信心不是白来的。

    《最强喜事》也是先前人气之作的延续,是香港喜剧元老黄百鸣的招牌菜,但是与红遍内地的《武林外传》相比,品牌效应还是略逊一筹。好的一面在于,港产喜剧有着多年来根深蒂固的类型传统,看上去驾轻就熟,拿菜做比,像广式叉烧包一样,本就不是珍馐美味,味道差不离就算过关。《最强喜事》也没少借用近期的流行文化资源,拿“伪娘”说事,当然最终要站在大部分观众的审美立场上,“娘”只是表面,骨子里还是要做“坦坦荡荡的大男人”。还有神曲《忐忑》的另类演绎、咏春拳的颠覆演绎等等小伎俩不在话下。

    别看春节档都是小菜,食材可都是名贵货——大明星扎堆,也引来不少负面评价。且不说一部《我爱香港开心万岁》汇集了TVB多少人马,《神奇侠侣》《我知女人心》哪部不是众星云集?这也算近年来华语影坛兴旺的迹象,想当年能够汇集这许多名人的只有央视春节晚会而已。只不过菜太简单,让人疑惑“杀鸡焉用宰牛刀”?但反过来想想也是,烹饪方法没多少技术含量,再不用点好料,好不容易培养起的贺岁档观众胃口败坏了怎么办。在英美国家,明星群戏也是年节应时影片常常采取的策略,有成功之作如《真爱至上》,也有平庸如《情人节》,明星未必是票房法宝,关键还要看故事。

    今年好莱坞冬季档也被指责为平淡、好故事欠奉、过度依赖于明星,缺乏去年《阿凡达》那样的重头戏,这都是事实。中国贺岁档不必过于菲薄自己。但也要看到,所谓的“冬季档疲软”,是拿好莱坞的好年景做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今年毕竟还有《社交网络》《国王的演讲》《大地惊雷》撑场面,小众文艺片《127小时》《黑天鹅》,俗套点的《创战纪》《青峰侠》等等一众,商品的量和质仍要胜过中国春节贺岁档。

    从数量不缺、惟少亮点的状况推断,国片春节档票房必然泛泛分流,至多一两部略有领先,其他各家很难在旗鼓相当的厮杀中突围。春节档收益不仅逊于前一阶段贺岁档“三片鼎立”的光景,无论单片还是总和,与去年同比都有下降态势。

    无论菜如何,年已经过了,在为《赵氏孤儿》而纠结、为“子弹”而亢奋、为“非2”而感怀之后,这个春节显得平平淡淡。饭饱茶余寻思一下,虽然“中国电影黄金十年期”的呼声四起,但还远没有达到美食纷呈、眼花缭乱的程度。更多时候,作为“食客”的观众,胃口已经习惯性地被吊起来,到点儿了就想吃饭,没有鲍鱼鱼翅,宫保鸡丁也能凑合一下,中国菜不好吃还有外国大餐呢。而对于做菜的大师傅,形势大好的同时当知任重道远,多开发新菜品,不仅仅是做一桌子菜,还要做精。祈望明年过年,多点硬菜!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