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淋漓 踔厉风发——蔡超绘画作品刍议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14     作者:刘龙庭     来源:中国艺术报

    蔡超是一位天资聪颖、自学成才、创作勤奋、硕果累累的优秀画家。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蔡超失去了进入专业院校的机会,只好刻励自学。1963年他自费进入南昌市书画之家,边学习边在外打工,使他有机会结识已故山水画家黄秋园、书法家陶博吾等先生,受到他们的指教与点拨。在人物画方面,则全靠自己临摹画册、苦心钻研、潜心领悟。不久便创作出中国画《师徒好》参加1964年全国第一届职工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1970年创作的《毛主席在农村调查》被江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并被全国多家报刊、出版社发表、出版。一位右腿残疾的青年,20几岁便彰显出杰出的绘画天才。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蔡超在继续钻研、创作单幅画的同时,又致力于连环画创作,前后出版了四五十本之多,计数千幅。其代表作如《方志敏》《黄洋界保卫战》《陈毅在赣粤边》《曙光》《梅岭星火》等,分别由北京、上海、辽宁等多家出版社出版,获得读者好评,1977年曾获江西省首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在这期间,他创作的单幅画《理论新军》(1974)、《大喜人心》(1976)、《咱们中国有力量》(1978)、《惜别》(1980)、《故乡行》(1981)等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规模的各种展览,多次获奖、出版、发表。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蔡超坚持深入生活,接触社会方方面面,搜集创作素材,所画的速写、素描不计其数,速写本、画稿积累了好几个纸箱子,据蔡超说,连环画要求面面俱到,不画速写、凭空臆造是不行的。正是在这些连环画、单幅画的创作过程中,锻炼了他的绘画技巧与造型能力,锤炼了构图、配景、刻画动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功。

    除了上述连环画、单幅画外,蔡超还主持绘制了多件大型壁画,如厦门庐山大厦中的《庐山的传说》、江西宾馆贵宾厅的《花好月圆》、中日友好会馆的《和平与友谊》、江西省驻京办事处的《可爱的江西》等等。其中,为滕王阁绘制的《人杰图》的创作过程值得一说:重修的滕王阁是江西省南昌市标志性建筑之一,1989年夏秋间竣工落成,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矗立于大江之滨,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鼎足而立,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为了使这一名胜增加文化内涵,有关单位计划在阁内绘制《人杰图》(内容为江西省历代名人)与《地灵图》(内容为江西省山川名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系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两幅大型壁画各高3米,宽25米。其中《人杰图》原计划聘请西北某省画家绘制,但对方索要费用甚高,且迟迟未拿出草图。开阁时间紧迫,最后决定采取竞标的办法由本省画家绘制。在这关键时刻,时任南昌市画院院长的蔡超,表现出勇挑重担的勇气和创作实力,多次深入南昌大学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虚心向有关专家咨询请教,选取江西历代名人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周必大、杨万里、詹天佑等120余人(最后绘入壁画者87人),采取群像式的构图,一举顺利夺标。在入阁绘制正稿(丙烯颜料)的阶段,正是一年之中最为闷热的时期,在摄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之下,蔡超和他的助手们汗流浃背,赤膊上阵,每天在六七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十分艰苦。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忘我劳动,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奋力创作,每天工作达10个小时以上,齐心协力,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开阁之日,《人杰图》前观众如潮,纷纷在画前驻足观看,摄影留念。自此,蔡超画艺超群、热心公益事业的美名也在江西省内外广为流传,他为省市文化、旅游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又由于他在省内外、国内外的画展上连连获奖,1995年、1996年先后被评为南昌市和江西省的劳动模范。他还荣获人事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并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被选为中国美协理事、江西省兼南昌市美协主席等,堪称是实至名归。

    除了上述大型壁画外,蔡超还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展览任务,创作了历史人物画《文天祥就义图》、风俗画《杂货铺》《乡情》《果熟季节》《青山恋》《静静的秋夜》、革命历史画《火种》等等,既弘扬了主旋律,又体现了多样化,经过多年的历练与实践,蔡超的中国画艺术日臻成熟。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日新月异,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大干“四化”的精神,给予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极大的鞭策与鼓舞。从那时起蔡超就开始思考,如何表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时代。真正有分量的作品,应该从中看到一个时代的特征、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蔡超的父辈是电业工人,对这一行业,他情有独钟,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尝试以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电业工人意气风发的劳动场面,借以体现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时代。他与弟弟蔡群一起,多次深入萍乡、九江等地电厂的建筑工地,观察体验电业工人吊装作业的场景,亲身感受现场那种紧张热烈的劳动气氛,感受那些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感情,画了不少速写,拍了不少照片,并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一些作业流程中的技术问题。自此以后的10多年间,蔡超不断有大幅工业题材的中国画作品问世。例如《建设者》(1984)、《钢筋铁骨》(1991,与蔡群合作)、《吊装》(1992)、《顶梁柱》(1994)、《协奏》(1996)、《天地间》(1998)、《铁臂》(1999)等,在历届全国规模的大型美术展览中屡屡获得大奖,有的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蔡超的突出表现引起美术界的注意,他逐渐由参展获奖者提升为全国美展评委。在中国美术史上,以电业工人的劳动场景为题材的作品,在蔡超之前可以说是没有先例的,这就是一种独创。更何况他能把这一题材与传统中国画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长期以来,许多中国画家喜欢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自由挥洒、寄情遣兴,人物画自古被认为是最难的。尤其是工业题材更是被视为畏途,即使偶尔有表现工业题材的,也多以厂景和人像为主,少有情景交融、气象完美的作品站得住。蔡超这批作品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把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宏大惊险的场景浑融一体,描绘的是工人师傅们紧张忘我的劳动,体现的是中国人民乐观向上、英勇豪迈的精神面貌。

    明清以来,文人山水花鸟画在中国画坛上占据统治地位,人物画日趋衰微,以至康有为发出了“今日的中国画颓废极矣”的哀叹(见《万木草堂画目》序言)。新中国成立后,人物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过不少好作品,但也受到一些干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开展,各种西方艺术观念和艺术样式如潮水般涌来,使国人眼界大开,但随之也出现一些盲目追风、违背民族欣赏习惯的作品,写实手法的作品往往不被看好。蔡超这批以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电业工人高空作业的作品,对美术界产生了不小的震撼:搞现代就得搞抽象吗?就非得变形吗?不一定。只要画家的思想感情是现代的,表现的内容是现代的,人物形象是现代的,写实或写意、具象或抽象,画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之下,也有一些画家沉溺于金钱交易之中,不再深入生活,不再苦练基本功,满足于小桥流水、俗艳的仕女美人,自封为“竹子王”、“梅花王”、“牡丹王”等等招摇过市;还有的拾取古人的一鳞半爪,陈陈相因,脱离现实,毫无新意。在这种负面氛围映衬之下,蔡超的探索与创造更显得弥足珍贵。他运用娴熟的笔墨技巧,使得那些巨大的钢铁构件、坚硬冰冷的铁板螺丝,体现出一种厚重沉稳的笔墨韵味,那些光滑油亮的电缆、毛绒绒的粗大缆绳、坚硬笔直的钢板角铁、硕大的挂钩,纵横交叉、纠结错杂,交织成现代工业化的乐章;生龙活虎般的电业工人师傅奋战其间,与这些坚硬驳杂的机械之间形成动与静、刚与柔、生命与钢铁的强烈对比,他们勇敢豪迈地战斗在天地之间,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除了人物形象难画外,众多人物的衣服能处理得好实不容易。蔡超运用他独创的泼墨法、破墨法、水冲法画出工人戴的安全帽和手套、穿的劳动布做的工作服,似乎散发着机油的芳香,呈现出一种强有力而朴素的美感。这些丰富多变的笔墨,是为画面主题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玩弄技巧,与那些小格局、小趣味、小情调的作品相比,蔡超的这批工业题材作品,追求的是大气象、大格局、大品味的壮美、大美、时代之美、劳动之美。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里,画家们享受着空前的自由创作与艺术民主,固然可以自由自在地创作各种审美样式的作品,以满足人们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艺术需求;但是,从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需要而言,尤其欢迎黄钟大吕式的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用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时代。

    除了这批大幅的工业题材之外,蔡超笔下的人物场景相当广泛而丰富。作为有成就的人物画家,他在山水花鸟方面也有造诣。他已有《井冈峭壁》等多件山水画作品问世,更多情况下是为了人物画配景的需要。蔡超特别爱画繁茂粗壮的大树、水墨淋漓的芭蕉,而将人物推到中景的位置,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个整体。例如《大柏地》《椰林情》《登高观瀑》《待路马蹄清晨露》等,枝干虬屈、势如飞龙的参天古木,充满苍莽张力之美,给予观者诗一般的想象空间,也为画家提供了纵情挥洒、皴擦渲染、充分发挥中国画笔墨特点的平台。蔡超不但大画画得好,其小品画也精妙隽永、韵味无穷,这也与古代词人一样,既能擅作“长调”也工于“小令”。举凡斗方、扇面、横披等各种形制,仕女、女人、少数民族等各种题材,既是他日常抒发情感、锤炼笔墨的日课,亦是他善于思考,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创作成果。一件艺术品,无论大画讲究气势,小画讲究韵味,笔精墨妙、意境悠远却是前提。蔡超尤其喜欢描绘古代文人的形象,陶渊明、苏东坡、杨万里、李清照、谢枋得、晏殊、周必大等等,当年为创作壁画《人杰图》搜集的传记资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作画题材。平时又注意阅读古典诗词,使他脑海中形成数不尽的画面场景。由于画家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又具有极好的笔墨功夫,再加上头脑灵活善于思考,使他笔下的众多小品画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疏朗明快、气韵生动,我们看蔡超的画,总感到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面对蔡超的作品,常常使我联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这当然是很高的境界,愿与蔡超君共勉。

    蔡 超 1944年生,上海嘉定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协主席、江西省博物馆馆长、江西书画院院长,现为南昌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江西省美协名誉主席、江西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研究员。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评委及多项全国性美展评委,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7年中国画坛百杰等多项全国性荣誉,被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多所院校聘为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中国画人物画兼攻山水花鸟,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展览及国际展览奖项,被授予首届徐悲鸿美术成就奖、首届黄宾虹美术成就奖。为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录播“中国当代国画四十家”之一,被中国美术出版界提名列入当代最具影响力百名画家,其作品两次搭乘神舟六号、七号飞船进入太空。曾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印度、埃及并多次出访欧、美、日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其作品被国家有关部门选送欧、美、日、韩、非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展出。数十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入选、出版多种画集、合集,其艺术成就被收入国内外数十种名人辞典。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