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旦将至,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连续开展多年的“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又将迎来高潮。近年来,在深入基层的文艺队伍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80后”青年舞者朝气蓬勃的身影。他们虽然年轻,但在舞蹈艺术上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收获了数不清的鲜花和掌声,是什么样的艺术追求让他们一次次热情地站到乡村的土坡上、工厂的车间里翩翩起舞,为普通群众奉献出一个个精彩的舞蹈?年轻一代舞者倾吐的心声,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表达了对舞蹈艺术和时代责任的思考与感悟。
23岁的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蹈演员玉米提已经是中国舞协“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老面孔”了,几乎每年都默默地跟着这支队伍,把地道的民族民间舞带到乡间村里。“我一直都在思考民族民间舞,更准确地说是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走向。现在有些年轻舞者在表演和编排舞蹈时,对生活深入不够,对民族民间文化理解不足,情绪浮躁,作品肤浅,这其实是不负责任。”玉米提认真地说,“年轻人尤其要深入生活采风,所学所得才更可靠,然后再去贴近时代精神,融合现代元素,加强深层次的创作,最后才能打动人心。深入基层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和学习,许多舞蹈前辈在深入生活方面都是一丝不苟的,值得我们后辈永远学习。”
东方歌舞团青年演员刘福洋如今已经在几部舞剧中担任主角,但他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低调的小伙子。“用艰辛和汗水换来的成绩固然重要,但获得这个成绩的过程却更让我享受,那是一种在舞蹈艺术道路上的不断探索,相对于鲜花和掌声,这种探索更加有意义。”刘福洋认为,年轻舞者都渴望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渴望更多关注,但这些都是外在的,追求艺术理想虽然需要有现实的条件和基础,却不能把舞蹈仅仅看作是谋生手段,而应该有更高的艺术追求。实现这样的追求,就需要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去升华自己。这也是促使他不断去深入生活深入基层的原因。他说:“我喜欢诗,读过顾城、海子、徐志摩、北岛等很多诗人的诗集,我觉得诗跟舞蹈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浪漫的、给人遐想的艺术,意蕴无穷;舞蹈是用动作写就的诗篇,而诗是人的思想和情怀跳跃在纸上的舞蹈。作为充满热情的年轻一代,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诗境,不要忘记对艺术理想的追求。”
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舞蹈演员苟婵婵,是下基层演出队伍中特别活跃的一个,所到之处,总会有她热情爽朗的笑声。“许多前辈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对基层观众的真诚,都值得我反复体味和学习。下基层演出是纯粹的舞蹈,纯朴的观众,纯洁的环境,毫无功利,在这里恢复了艺术的单纯,也净化了我的心灵。”苟婵婵说,“和前辈比,我感觉到了自身的种种不足,今天许多年轻人所谓的自我意识,与老一辈舞蹈艺术家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还差得很远,年轻人不能缺乏吃苦精神,不能没有正确的信念,不能逃避时代责任。”苟婵婵认为,舞蹈艺术繁荣的背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舞蹈的价值和格调该怎样保持?舞蹈的民族文化基因该如何传承?舞蹈怎样能真正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艺术?年轻一代舞者必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作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