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视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等主办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剧创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如何繁荣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创作,拓展其市场,成为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大家认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继续保持住民族文化的根的同时,要使少数民族电影电视剧成为展现民族文化丰富性,推动各民族间文化交融的通道。
少数民族有异于一般都市生活的风土人情,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还是很有看点。但是作为艺术作品,仅达到这一点是不够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认为,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关键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谓个性是指不能违反生活的真实,作品应得到该民族群众的认可。他提出一个创作原则即先要形似,在建筑、服饰等物质形态上要真实,而后才讲神似。共性是指要按艺术规律来反映人物命运。
神似是一个抽象的说法,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真实感的根本是什么?《当代电视》主编、评论家张德祥说:“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就是一个民族的特色,要抓住一个民族的特点,就要抓住他们的情感方式和情感世界。民族习俗等都是少数民族情感方式的表现。”当然,影视作品表现少数民族特点并不是为了突出不同,而是要通过表现情感方式进而表达全人类普世的价值观,不会因地域、民族的不同,人类的审美标准就有所不同,大家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不变的。蒙古族剧作家哈斯巴根深情地说:“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史从来没断裂,生活在中国版图内的56个民族对此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包括蒙古族在内的56个民族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导演宁海强有在新疆生活过的经历,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他还导过《昆仑女神》《大漠丰碑》,接触过不少边疆的少数民族群众,“守卫边疆的战士们离不开他们,我热爱他们”,也许这正道出了他作品的基调。尊重各民族兄弟,这是创作这类影视作品的前提。
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市场是囊括了所有影视观众的市场,因而作品要引起没有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经验的观众的共鸣是创作的题中应有之意。8集电视剧《帕米尔医生》除了在国内获得飞天奖、骏马奖以外,还获得了南斯拉夫国际电视节电视剧银橄榄奖。导演谢晓嵋认为这个根据英模人物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之所以能在国际上获得好评,与主创人员力图从民族的差异中找到相通之处有关,是电视剧展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打动了外国评委。她没有从奉献的角度来拍,而是写主人公吴天云在履行自己医生的职责时,当地柯尔克孜族百姓给了他爱、尊重、护卫和认可,从而得到职业的满足感。谢晓嵋说,这对于今天的年轻人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体现自己的价值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路海波提出,类型化也不失为少数民族影视作品走向市场的一条道路。电视剧《谍战特工》又名《我的鄂尔多斯》是一部抗日战争背景下的谍战剧,电视剧《天山紧急出动》则是部反恐题材电视剧,这两部电视剧都获得过不错的收视率,路海波说,这与它们具有鲜明的类型特征是分不开的。云南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教授彭慧媛认为,可以根据少数民族题材的特色设计出适合的类型。他们能歌善舞,适于打造少数民族的歌舞片;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瑰丽神秘,适于打造少数民族的魔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