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书道 健步艺途——青年军旅书法家徐健印象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01     作者:彭利铭     来源:中国艺术报

    徐健,字逸清,别署逸清草堂主人。1977年生于山东潍坊。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会员,目前在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精英班就读。

    其作品先后参加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全国名家千人千作大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国际书法交流展、第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第三届全军书法篆刻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解放军美术书法精品展(赴香港、澳门展)等。荣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提名奖、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展三等奖、第四届全军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三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金奖、全军首届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二等奖等奖项。

    2005年、2009年分别在长沙、上海举办“闻鸡起舞·徐健书法艺术展”和“翰墨丹心·徐健书法艺术展”。印行出版《徐健书法作品集》《聚焦名家·徐健卷》《当代书画名家·2008徐健书法选》等。

    在中国书坛中军旅书家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创作队伍。许多有影响的书法名家都曾经在军队的大熔炉中砺炼过。如今,活跃在书界、年轻且有实力的书家也有不少来自部队。我与他们或多或少有过一些联系,交往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启发,也让我这个自小在军队大院中长大的人愈来愈热爱军队,喜爱军队的书家。徐健便是其中的一位。

    徐健来自山东。齐鲁大地,孔孟故里,深厚博大的文化积淀养育出一代又一代文化艺术精英,千古流芳。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徐健自幼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有志,投笔从戎,供职于二炮机关,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业余时间潜心书法,问字习印,日课不辍,凭着较高的秉赋与孜孜的努力,渐渐在书坛崭露头角。尤其是近年,他屡屡在全军、全国书法展赛上摘金夺银,从同辈中脱颖而出,受到广泛关注。而我是在一次电视书法大奖赛上记住了他。他以扎实的传统功力、沉着的现场发挥、精彩的即兴回答赢得了我和其他评委的青睐,过关斩将荣膺金奖。他的才情与智慧让我又一次对军旅书家刮目相看。打那以后,我便时常注意他的消息,他也经常到我这里来聊天,一来二往,我对他更多了一些了解。徐健出生在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父亲非常喜欢书画,并且也有从军经历,早年在部队就写写画画。徐健受父亲影响,从小习字,入伍后,他的这一特长很快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赏识,被安排做放映员。于是,他像父亲当年一样,在部队做起了写写画画的工作。放映员这个工作有着比较充裕的时间,徐健真正临帖习字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从这所学校里走出的人,大多有着诚朴与坦荡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徐健身上更为明显,再加之其典型的山东人秉性,待人谦逊豪爽,做事踏实厚道,因此他朋友极多,且口碑甚佳。

    徐健的书法兼涉多体,临过许多碑帖。最初对《张猛龙碑》兴趣甚浓,曾有过很长时间的研习,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一个雅致敦厚的基础。他继而习隶,对《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用功颇勤。后又对“二王”、孙过庭、黄山谷、苏东坡、米元章、王觉斯等经典法帖心追手摹,功力日深。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能在多数同龄人都忙于追名逐利、浮躁之风日盛的当下,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读书写字已是难得。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研习传统、对古代经典做足功夫的同时,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走得进去也出得来,他经常会把崭新的、独立的思辨融入创作,在结构处理和章法布白上,每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这也许正是当代年轻书家的优势——他们学历高、见识广,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在深入传统的过程中,不时地对比分析;在了解了古代书法源流与当今发展趋势之后,又会较为准确地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稳稳地走下去。这让徐健的进步非常明显,也使他的书法作品古风扑面。从他目前的创作情况来看,他在隶书创作上的成绩最为突出。最初以汉碑为基,后参以汉简帛书与六朝碑版,使其隶书作品既富庙堂正大气象,又有乡野雅逸之趣。在一次聊天中他曾经谈到习隶体会:作书即如做菜,原料相同,做法不同,口感便会不同;甚至原料相同,以不同刀法产生不同形状,口感也会不同。这个比喻让我印象深刻。仔细品读他的隶书就会发现,在单字结体上,他往往会把短画拉长,把长笔缩短,谋篇上又往往会着意密处更密,大胆处虚,腾挪揖让,皆以整体和谐为要义、以通盘照应为准则,字形虽然做了较大夸张变形,章法也迥异于古人,品来却笔笔入理、字字有源,极富现代美感。依我所见,他的隶书已渐渐写出自己的面貌,而且有别于古贤与今人,在当代书法界成为可以代表他艺术水准的名片。在这个年纪,具备这样的能力,达到这样的水平,确乎难能可贵。

    他的行草作品,虽不及隶书成熟却也有些味道,以“二王”一路为主,又不是单单的流畅俊美,适度地糅入汉草、章草意趣,结字开张,线条婉转,既有书卷清雅之气,又显得端庄而古朴。当然,草书是诸体中最难的,要想达到高境,除笔性线质之外,还需在修养学识上狠下功夫,更上层楼。还是那句老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过可喜的是,徐健早已意识到了修养、学识等诸多方面的修为与磨炼的重要性。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经常以自作诗联入书,写来得心应手、书文合璧,这一点他受其师刘洪彪兄影响很大。我想,他有这样的成绩,除了天资与用功,更得益于他的“字外之功”,这也是成就他书法艺术成绩的关键所在。他的诗联虽未达到很高境界,但是平仄规矩、对仗工整,不牵强附会,也不无病呻吟,读来清新自然。让我们来看看徐健的《从军十年感怀》诗:

    戎马十年意气豪,未闻金鼓动晴霄。

    有心举笔攻三略,着意挥戈识六韬。

    纸上云烟参妙理,砚边风物寄新标。

    闲来沽酒月相共,醉入繁华一梦遥。

    此诗既是对当代军人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写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艺术梦想的追求,而且读来琅琅上口、气贯韵通。他以诗中“纸上、砚边”两句所作的八尺对联,曾获第九届国展“全国奖”提名。他的《忆登井冈山》更写出了军人的气魄:

    八百井冈尽险峰,山光竹影谁堪同。

    黄洋界上硝烟散,一路壮歌唱英雄。

    荣获第四届全军展二等奖的作品《改革开放30周年寄怀》亦是他的自作诗:

    卅载光阴回首间,鼎新革故史无前。

    国开华运凤栖树,民振高风龙起渊。

    欣看邦兴友九域,喜得军勇驱千难。

    飞天一梦熠华夏,盛世雍容舞大千。

    短短数句,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写得波澜壮阔而不失蕴藉古雅,诗文功力可见一斑。他还为北京抱阳阁文化公司作嵌名联:“来往贤达雅风在抱;送迎少长逸趣调阳。”为二炮某部骑兵连作:“鞍前壮志酬荒野;马上豪情满旷原。”还有“西望马蹄吞落日,北摇鸿影过高楼。长天逐旷云泼墨,碧树渐凋露写愁”“雅量能环三面水;高怀欲抱四围山”等诗句联语,皆显现出其相当的古文功力与才情。

    胸罗丘壑,笔下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人成就的高度正是其“学”与“养”、“见”与“识”的高度。所以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字外修炼至关重要。徐健如此年轻,就已深谙此道,以文养书,以书促文,书文并进,内外兼修。我想,只要他沿着这条路执着下去、求索下去,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求艺,就如本文的题目一样“徐行书道、健步艺途”,他的未来一定会更精彩,我们也将拭目企盼。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