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墟走向天堂
http://www.cflac.org.cn    2009-05-07    作者:郭凤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去年的5月12日下午,记得是5点多钟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电视新闻,正在播放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7.8级地震的消息。刹那间,眼前竟是一片昏暗,天旋地转中,脑子里有那么几秒,真正地一片空白。

    几秒钟后,意识回来了,但电视里播放的是什么样的画面,还是很模糊,而所想到的,却是1976年那场唐山大地震。灾难来了,来得如此迅猛,来得如此无情,来得如此残酷……

    怔怔地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一幅幅关于地震的画面掠过,不知道到底该想什么,只觉得胸腔里那颗心,在被撕裂般地痛着,血液是那般地淋漓,灵魂是那般地痛楚。

    地震区域的上空,画面上只是一片灰暗之色,粉尘弥漫的,何止是电视机屏幕啊!粉尘弥漫的,是无数中国人的心——我们的亲人,那些在废墟下的亲人,你们怎么样了?

    第一次写关于汶川地震的文字,是在地震发生25小时时。但当时,所有的文字都觉得特别苍白,无法描述出自己当时的心情,惟有那迅速增加的死亡人数,让人感到无限悲凉和哀戚。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守着电视机,不放过任何关于地震的消息。每救到一个人了,我就振奋,庆幸,欢呼。增加了一个死亡的,我就哭一次,泪一场。

    在地震发生25小时写过那篇小文后,接着在72小时、100小时、150小时,以及在5月19日14:28的哀悼时间里,我虽然分别写了抒发自己感情的小诗,但还是觉得远远不够。

    那么,我该为汶川地震做些什么呢?

    5月18日晚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抗震救灾文艺募捐晚会,19日又进行了第一次哀悼后,我决定到地震前线实地采访。我决定要为那些不幸遇难的同胞做点什么事,为他们留下点什么给这个世界,让我们活着的人,将他们的人生合并起来活一次。

    是的,那从几千增加到几万的死亡人数,惊心动魄,在讴歌无数救援者的同时,我想为不幸遇难的人,留下永远具有哀悼和纪念意义的文字。他们在灾难里不幸死亡,他们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具有和我们同等的爱,他们带着满腔的热爱而去,在废墟底下,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在那个特定环境里,他们到底会想些什么?

    5月20日,因买不到机票,我改乘火车,22日到达成都,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到了地震区域。不过,我没有进到汶川地震核心区域,就在都江堰一带进行了我的采访工作。

    因为我选定的角度是要去写那些不幸遇难的人,而我其实已经无法采访到任何已经失去生命的人。但,我还是从那些幸存者那里,了解到了他们已经死去的亲人的消息。

    我所采访到的人物故事,都是确知已经遇难了的。我化身成一个遇难者,走入他们的灵魂,将自己变成一缕魂魄,深入到废墟底下那个特定环境里,去感知他们生前的梦想和渴望,去体验他们在遭遇灾难后的恐慌、挣扎、无奈和从容。

    是的,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是弱小的。灾难瞬间到来,人的第一生理反应是恐惧、慌乱。有的人自救成功了;有的努力自救过,最终因力量弱小而无奈放弃了;有的人却还来不及自救和等待救援,就已经停止了呼吸……

    在灾难那个特殊氛围里,最初的恐惧和慌乱过后,会怎么样呢?挣扎。是的,挣扎,抗拒,努力,不肯放弃,这也是人正常的生理需要和心理活动。于是,听着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也就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废墟下的一次次努力挣扎,看到了他们希望着希望,努力着努力……

    在地震特大的灾难面前,凭借个人的力量,因环境因素,很多挣扎和努力都是弱小的,于是,面对死亡,是必然的结局。这个时候,人就会很无奈,在反抗不过的悲哀心情里,人对生的留恋,对亲人的留恋,对梦想的留恋,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那么他们可能会想:我的生命即将结束,我还能留下点什么呢?

    那就从容一次吧!从容地看待生死轮回,从容地迎接灾难的侵袭,从容地走向梦的天堂。留下情,留下爱,留下眷恋,留下回忆,既然死亡之门已经打开,何妨从容一点,留一份精神给活着的人呢。是的,笔者就是深入一个个遇难者的灵魂世界,根据他们特定的人生经历,在废墟下这个特定环境里,营造了一个个从“恐慌”到“挣扎”,再到“无奈”最后到“从容”走向死亡的心理过程,也构筑了一个个奋起自救的精神世界。

    在写作方法上,笔者选取了散文和故事结合的方式,并且糅合了中国传统的“灵魂”之说,让那一个个变成了“灵魂”的鲜活生命,重新演绎了属于他们的特定人生,也演绎了他们留给亲人留给世界的特殊精神面貌。

    人有“灵魂”吗?

    不管如何,在这场特大灾难里,我宁可相信人真的有“灵魂”。因为只有“灵魂”才能尽情诠释生命的意义,才能让我用文字去书写那些不幸遇难者的故事,书写他们在废墟下的心路历程。

    我倾听了他们的心声,我书写了他们的故事,我演绎了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我记录了他们留给世界最后的情和爱。我的心,早已和他们融为一体,我活着,似乎就是为他们而活了。

    我写得最多的是关于孩子的故事。不过,我还是以这样的理念来写的:从出生20日的婴儿,到做着大学梦的学生,再到死去的老人。这是生命的过程。从出生到离开人世,是自然规律。但是我安排的格局是从老年人写到婴儿的不幸遇难,只是要表达一种人文的精神,从死,到生,其实也是自然规律。婴儿的出生,能给任何人一种无穷的力量,生命的更替,也就彰显出了生命本身的意义了。

    同时,我又用日、月、晚霞、朝霞等自然事物来比喻不同年龄段的人。这也是为了表达一种祝愿:他们是失去生命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梦想和渴望,他们留给世界最后的情和爱,是与日月同在,与霞光同辉的。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灾难,也许能考验人的意志,更能诠释生命的真谛。

    从废墟走向天堂,让我们在灾难中学会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