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中国舞蹈教育恰是春意正浓。
改革开放前,中国舞蹈教育只有中等专业教育,不仅高等专业教育是空白,国民教育中的舞蹈教育更是一大片未开垦的荒地。1978年恰在改革开放之始,原北京舞蹈学校改制为高校,也就是说,中国舞蹈教育的30年,恰是包括高等舞蹈教育在内的改革开放的30年。本人作为这段历史的一个参与者,也是其历史见证人。回顾这段充满改革激情的历程,真是让人感慨万分。
30年舞蹈教育的累累硕果,其滋养与光照无不来自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我刚刚出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时,曾遭遇过无礼发问:“舞蹈学院?怎么没听说过!”有人甚至还对办舞蹈高校不解:“跳舞也办大学?”令人惊讶的是此类发问竟来自政府教育部门。这说明原来舞蹈教育的影响还很微弱,教育界上层机关都如此陌生,更不要说普通百姓。历经几年,我便在同一教育机关听到:“噢,看你们的表演才明白,舞蹈真是一种文化啊!”
回顾30年改革历程,我可从两大方面来描述。
第一,在职业舞蹈教育方面
1.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舞蹈人才。改革前,中国只有几家中等舞蹈学校,随着北京舞蹈学校的升格,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和许多师范大学也出现了舞蹈高等教育。除本科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与北京舞院、上海师大等学校还陆续设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个别单位还出现了博士点。一个舞蹈专业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就人才类型来说,不仅有各舞种的表演、教育和编导等传统性专业,还有史论、传播、艺术管理等新兴专业,还幅射出音乐剧、国标舞、电视舞蹈、舞蹈生化、舞蹈医疗等许多边缘学科。可以说中国舞蹈教育体系已是专业齐全、种类繁多、层次分明,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恐怕全世界都是少有的。30年前中国舞蹈教育的处女之地,如今已是满目英华,果实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2.职业舞蹈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遍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而且分布在专业表演团体、艺术研究机构、群众文艺辅导部门和各类学校,不少人甚至在政府艺术管理部门和各种单位担任高层领导人,履行着艺术管理职能。他们在国际上拿到多种奖项,为国家争了光。
我国舞蹈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甚至还分布在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舞蹈人才,在美洲、亚洲、欧洲都可见他们的踪影。他们不仅从事着舞蹈表演、编导、伴奏甚至医疗,更在不同教育部门从事着舞蹈教育。事实上,我们的舞蹈教育已为全世界的舞蹈艺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专业舞蹈教育突破狭窄的服务圈,走向大社会,开始成为国民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舞蹈教育主要隶属文化部、民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它主要是为这些部门的表演团体和院校培养人才,是部门的“后院”教育,因此其教育思想比较单纯。改革开放使舞蹈教育从狭小的天地走向全社会。当时文化部艺术教育司的领导就明确提出:艺术教育的改革首先是从小社会走向大社会。
1987年我被任命为北京舞蹈学院院长,作为全国当时唯一一所独立的舞蹈高等学校,这使我开始从一个国家舞蹈教育高度来思考问题。正当我思考改革思路的时候,当时的王蒙部长来院视察,一见面就问我:“舞蹈演员艺术青春那么短暂,他们在校期间如何考虑他们的第二职业?”我觉得他一语点中了我们改革的要害。从前,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吃皇粮”的骄子们,不必考虑个人的未来,因为国家全包下来了。改革开放打破这一铁饭碗,迫使我们要思考学生的一生职业,实际上是迫使我们按教育家的思维去思考,让我们站在宏观战略高度去考虑舞蹈教育的改革。舞蹈人才的第二职业靠什么?当然靠的是文化基础和全面修养,这一思考内容成了我在舞院亲手编制改革方案时的中心课题之一。
4.舞蹈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可以认为,舞蹈界基本已经甩掉了那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不光彩帽子。如今,许多舞者出身的人已经成长为社会认可的舞蹈学者,不少舞蹈演员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张继钢、陈维亚被推举为北京奥运会的副总导演,担负着诸多国家级重大活动的艺术领导工作。
舞蹈人才的文化素质,其根基在中等教育。我们说舞蹈界文化的提高,根本在中等教育,这一点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为例,他们采取种种措施,已经基本改变了以往艺术院校文化课与普通学校初高中教学脱轨的现象。文化课成绩逐年提高。2005年,附中高考平均分为214.1分;2006年为216.5分,到2007年已达到291.2分,这一平均分已达到北京市艺术类高校录取分数线。其中还有6名同学高考成绩在400分以上,最高达到442分。08年高考有4名已经通过了舞院最高分专业舞蹈学系和艺术传播系的考试。在国家教育部教职成司组织的全国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作文竞赛中,取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2名的好成绩。可见,只要努力,措施得当,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是可以有所提高的。
第二,在普通舞蹈教育方面
在国际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于90年代兴起了“素质教育”的浪潮。从普通高校到各地中小学,一些学校在开设舞蹈选修课的基础上,甚至开设了必修课。教育部体卫艺司举办了制度化的全国中小学生及大学生艺术展示,显示了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去年经过试点和科学论证,已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了第一批集体舞,教育部与文艺界还共同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高校引起很大反响。特别是经过酝酿,普通中小学的教改课本中的艺术教育课,已正式开始进入课堂,该课从思想到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很大改进。国家教育方针在“德、智、体”后加了“美”字后,艺术教育终于正式提到了普通教育的教育范畴,它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美育”。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因工作需要开始撰写《舞蹈教育学》。那时,我根据有关资料曾把我国舞蹈教育归在与前苏联和英国同类的早期专业型教育,这类教育虽然培养专业人才速度快,技能性强,很容易在国际大赛中拿到高名次,但它缺少以美国为代表的那种普及性教育的群众根基,文化层次也自然偏低,因而想象力、创造性相对较弱。经我分析,我认为中国一方面不应放弃原专业型教育的优长,同时应当大力发展普及教育,做到两种类型的结合。就在这种看法提出不过10年,中国艺术教育果然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了普及型教育的新发展。不出所料,单纯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的历史已经结束,舞蹈教育真的向着两种类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着。(待续)